发现了这样一条留言——这位小伙伴是在去年11月底写下留言,然而当时小编却不知为何,没有对这条留言加以回复……其实小编很想说——这首民谣,我记得呀!圭峰瀑布影,象山秋月明,崖门好浪景,沙堤紫水清。古冈独松真茂盛,熊子归帆风驶正,黄云樵笛几高兴,江门晚渡好客情。注:第四行的“熊”字应为“能”字底下三点,音为“尼”。这首民谣用新会话朗诵时,真真是自带音律之美呢!虽然小编身为90后,并没有机会领略到新会旧八景的旖旎风光,却能从父辈口中所传唱着的民谣里窥得一二。那么新会旧八景都去哪儿了呢?——大部分都消失了呀。现在请允许小编按照旧八景民谣的顺序,为大家数上一数:圭峰瀑布很幸运,它还存在。圭峰山绿护屏有一条宽阔的溪涧,与圭峰、云峰的泉水汇合于狭谷,从一个缺口一泻而下,形成飞瀑百尺,注入龙潭,水花四溅,响声隆隆,十分壮观。有诗赞曰:“飞泉挂碧峰,欲起潭中龙;南方无重雪,疑是白云封。”象山秋月存在。象山是会城最古老的公园,旧时山上有秋月亭。每逢中秋之夜,会城万人空巷,登象山观月出。此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不过,中秋登象山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吧……崖门春浪崖门海口狭窄,下有“门限石”长一里余。每逢春天,风浪极大,一排排白浪涌向崖门,被“门限石”激起浪花数丈高,声如巨雷,大有钱塘观潮之感,人称“崖海三春浪,钱塘八月潮”。然而部分资料显示其“已不复存在”,小编其实也说不好它到底还在不在……紫水渔舟不复存在。传说宋朝时,会城西边的沙堤河曾经出现河水变紫色,故称紫水。百十渔舟,出海捕鱼归来,夜泊堤边,渔舟晚唱,响穷紫水之滨。又传说,沙堤河水底有一块巨石酷似鲤鱼,是鲤王。大群鲤鱼从老远赶来朝拜鲤王,河里多鲤鱼,每日都有数十渔舟在紫水桥下捕鱼。古冈独松不复存在,因为古松枯死了……医院前面有座小山丘,叫古冈山。古时山上有独松一株,阅历千年仍茂密非常,常有白鹤飞来栖息,故有“孤松千岁苍,仙人常下降”之说。后古松枯亡,虽有补种,并非古松。熊子归帆部分资料显示其仍“存在”,不过小编心想,如今银洲湖上,哪里还有帆船的影子呢?新会茶坑村后的凤山上有一座七层高的古塔,称熊(“能”字下是三点,读“尼”)子塔,又叫凌云塔。每当日落,登熊子塔望银洲湖上渔舟,但见归帆点点,大有驾一叶扁舟,凌万顷茫茫之慨。黄云樵笛不存在。旧时会城北门外的黄云山,草木森森,是牧童牧牛、樵夫砍柴之地。每当夕阳西下,黄云反照,黄云山上的牧童每人取木瓜叶柄一支做成笛子,骑在牛背上,吹笛入城,与樵夫唱和而归。江门晚渡不存在。过去江门属新会管辖,每当黄昏,江门河的彩船画舫,云集长堤岸边。浓装女子,轻叩阑桡,莺声唤渡,有诗记曰:“江门风景好,好景在长堤。蛋女争招客,娇声起日西。”因为时代的发展,新会的一些美景不可避免地消失无踪,其实也不必感伤,就让它们跟随那首民谣一起,永远保存在每个新会人心中吧。(来源:江门日报综合网络)

◆◆◆

美食?旅游?爆料?优惠?潮流in五邑衣食住行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