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胜利路与江门河交叉处
有一座跨河人行铁桥——江门铁桥
△江门铁桥。严建广摄
这座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铁桥
曾经是沟通江门河两岸的人行要道
也因此在本地人心中
留下难忘的记忆
△江门铁桥夜景。彭伟宗摄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桥逐渐老化
而胜利大桥建成通车
也替代了铁桥原有的通行功能
……
计划于明年整体拆除
记者昨天从市城管局获悉,为消除安全隐患,江门铁桥计划于明年整体拆除。相关方面计划在江门铁桥原址旧桥墩北的平台处设立实体模型,留下江门人对江门铁桥的记忆。
△江门铁桥和胜利大桥。郭永乐摄
江门铁桥于年12月开工建设,年9竣工投入使用,距今已有30多年。该桥的建成,成为江南等地群众进出闹市区的主要通道。江门铁桥建成后,桥两旁装有彩灯,一到晚上就会开灯,方便居民行走,而“铁桥夜景”也曾是江门景观特色之一。
“刚开通时,人特别多,特别热闹,”今年60多岁的蓬江区居民东叔告诉记者,“那时候,江门铁桥的开通是城中的一大盛事,很多居民前往参观,铁桥上下人山人海,觉得很新奇,尤其是晚上开了灯,更漂亮。”东叔说,那个时候,市民出行方式主要是骑自行车、走路。“铁桥建成前,我们去江南那边靠摆渡,挺麻烦。”他说,“有了铁桥,我们来往方便多了,大家都非常开心。”
△江门铁桥夜景。彭伟宗摄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近年来相关单位一直加强对该桥的日常巡查、检测和维护工作。但是,由于当年建桥使用钢材的质量标准不高,随着时间推移,铁桥逐渐老化,加上长期受气候环境影响,钢结构连接件高强螺栓、节点板严重锈蚀等,被专业检测单位评定为危桥。“此外,铁桥上部结构存在安全隐患,也会影响水上航道运营安全。”该负责人表示,“出于安全考虑,加上胜利大桥有两幅3.5米宽的人行道,替代了铁桥的通行功能。经市政府同意,在年,城管部门就封闭了铁桥,禁止行人通行。”
△江门铁桥与胜利大桥。彭伟宗摄
据该负责人介绍,年,江门铁桥被列入省住建厅城市危桥改造督办项目,要求尽快拆除,消除安全隐患。因此,由市城管局牵头统筹,计划于明年将江门铁桥整体拆除。
陪伴江门街坊30余年的江门铁桥属于所有江门人的记忆
为了留住这份美好
铁桥的标志性纪念物将予以保留
为了留住江门人对江门铁桥的记忆,在江门铁桥拆除后,相关方面将在江门河两岸的碧道上保留标志性纪念物。“计划包括在河北岸该桥承台原址设立实体模型,在碧道工业遗产步行段保留部分铁桥部件,作为铁桥的标志性纪念物予以保留等,这样做既达到传承记忆的目的,又可获得协调景观环境方面的良好效果。”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历史的发展为脉络
不断向前
翻开沉睡已久的记忆一角
长堤风貌街、常安路、墟顶街
等历史建筑
如同幻灯片不断在眼前闪过
它们不单单
只是一个个耳目能详的地名
它们还共同见证
江门的发展之变
逐渐演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历史符号
寄托了江门人的情感和乡愁
长堤风貌街
△长堤风貌街。周家亮摄
长堤风貌街位于蓬江河畔,东起蓬江大桥,西至江门铁桥,全长约1.5公里。长堤风貌街的建筑大部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建筑风格中西结合,数百间骑楼各具特色,是江门的商业老区,鼎盛时期,商业、娱乐、物流等风生水起,高度繁荣,曾有“小广州”之称,也是目前广东省内乃至国内保存较完整且侨乡特色明显的历史文化街区。
凡心所向,素履可往
一座城留给我们的
不只是记忆
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江门北街新宁火车站旧址
△新会圭峰山玉台寺
△台山端芬庙边学校
△鹤山龙口红旗渠(南渠)。欧蕊荣摄
江门这座城
半城山色半城河
抬头,惊叹
俯瞰,留念
入目比比皆让人动容
今天就来看看
如今这座城的万千姿态吧
△新会三江舞龙
△开平泮村灯会
△恩平灯节。刘晓荣摄
△陈立武摄
△朱婉姬摄
△郭永乐摄
△郭永乐摄
江门从不缺少记忆和故事
也不缺乏人间烟火
这里有许许多多故事想同你述说
来源:江门发布综合整理自江门文旅、江门日报、江门新闻网等,部分图片由李铁良、高文华、周家亮、李国强、于卫平、黄健源摄
责任编辑:方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