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村支书导师团成立后,各导师分赴挂钩(居),抓村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助推村级加快发展,晋位升级。作为村支书导师团副团长,张如庆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助力挂钩村乡村发展。
在泉港区峰尾镇诚峰村,村支书导师团副团长张如庆正和村两委讨论村容村貌的整治问题。作为挂钩村之一,张如庆对诚峰村有着较深的了解:人多地少,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强有力的支柱产业。来到诚峰村后,张如庆给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整治村容村貌。
村支书导师团副团长张如庆:“诚峰村的村容村貌建设本来有一些基础,但是我来了以后,看到整个村的情况,结合他们村的实际情况,把整治村容村貌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去年以来,开展几项工作,一个就是说,建设了三座大型的无害化公厕,铺设三条水泥路,建设了几处排污管道。结合我们古村落建设,排污管道的建设。”
在诚峰村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诚峰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原本的大埭溪,垃圾成堆,恶臭扑鼻,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极大影响。整治之后,大埭溪不仅变成一处靓丽的景点,溪水清澈、绿树成荫、鲜花环绕,还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此外,张如庆还建议在圭峰小学旁修建一条步行道,为大埭溪的旅游观光和群众的休闲娱乐提供方便。
圭峰小学校长刘志山:“我来这边已经两年了。这个工程整治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变化太大,以前这边是一片污水,周围的环境好像垃圾场一样,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经过工程的改造,就把我们学校提升到公园的那种档次上面去了。我们学生对这边也是感觉非常好。”
峰尾镇诚峰村党总支书记刘华龙:“他来了,我们大埭溪整治好了,他说提升环境整治这一块,我觉得挺好。我们大埭溪、东岳庙旁边,游客来到我们东岳庙,进来看我们大埭溪没地方进,我们就谋划在学校旁边开一个通道,现在正在做。现在整治好了周边群众反应挺好。接下来,我们把大埭溪旁边群众鸡窝、杂草全部整理掉,重新来布局一下。”
作为上西村党总支书记,张如庆准备把自己的经验模式“复制”到诚峰村。在他看来,诚峰村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圭峰塔、峰尾古城、卧佛等,他准备把旅游观光打造成为诚峰村的支柱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张如庆:“因为它是古村落,主要还是从旅游这一方面来发展。把诚峰村的旅游项目串起来,连成一条线,然后结合古村落里面的群众店铺,开发起来,把群众组织参与旅游项目,这样的话,把峰尾的旅游业发展壮大。”
刘华龙:“我们共同谋划,诚峰村有了很大的变化。环境也好,文化也好,旅游这一块也好,现在我们这个村结合渔港经济区,还有古村落,文化旅游这一块,共同来打造诚峰村这个品牌,让我们诚峰村再上一个新台阶。”
此外,针对诚峰村村集体收入较为薄弱的情况,张如庆还建议,在诚峰村村部建设光伏发电站,增加村财收入。
张如庆:“根据他们村里面的情况,刚好上面安排建设光伏发电,直接在村部的楼顶,去年建设光伏发电建设50千瓦,一个是可以村里面发电用,还可以增加村财收入。”
刘华龙:“年10月份就正式发电,现在每个月差不多有元左右收入,一年差不多达到8万左右收入,增加我们村财的收入,这是一个。增加我们收入这块,用于建设我们村里面的公益事业,比如道路硬化,亮化、绿化这一块。”(记者庄凯丽唐钏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