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湖最真实的居住氛围是怎样的?
在很多人认知里,九龙湖从几年前的一片荒芜中走出,目前的它,还处于开发的初始状态,什么都是在建中,要么就是还在规划中。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才刚开始,这样的一个九龙湖,似乎概念大于现实,与居住氛围没有半点关系。
但是,九龙湖最早一批的「开荒楼盘」已交付多年:绿地国博城、融创文旅城......还有众多集资房。
并且,板块内一些新房也在陆续交付,随着业主的入住,九龙湖的生活气息也会渐渐浓郁。
前两天,我去绿地国博城和稍微“年轻”一点的新力琥珀园,完整地“逛”了一下,对九龙湖两个片区的小区底商,做了一个统计。
为什么选这两个小区呢?
因为它们一个是最早入驻九龙湖的项目之一,已交付多年,一个是交付了3年,可以在时间线上横向对比。并且这两个项目的底商都是自由运营,开发商没有做统一规划,这种情况下,自然生长成了什么状态?
生活总是离不开柴米油盐,尤其是当电商和大型购物中心吸引掉大部分消费力后,社区底商的状态更能反映一个板块的活力。
九龙湖真实的居住氛围,或许从这些小区底商的业态分布可以看出来。
先看一下国博城的底商。
绿地国博城最早的一批房源交付于年,作为九龙湖最早的一批住宅项目,体量非常大,单一期四个组团,每个组团就有超过户,二期稍微少一些,不过高层组团也基本都有户。
当然,实际入住率肯定没有%,不过从实地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一期几个高层业态的组团,入住率基本都在7、80%左右,二期组团人少一些。
这个见证者九龙湖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小区,如今看来已经相当有生活氛围了。小区底商分布在各组团外侧,因为组团较多,每一处的底商店铺状态都不相同。热闹的地方,各种店铺开得满满当当,理发店、便利店、超市、药店、小餐馆......
为了方便统计,我把店铺分为了四类:服务类、零售类、餐饮类和中介。
一个店一个店数下来,不完全统计(可能会有遗漏),除了上饶大街一侧的底商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去看,目前绿地国博城一共统计到有处底商店铺,包括生鲜超市、水果店、空调维修站点、中介门店等。
从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国博一期几个组团,底商多集中在圭峰大道和广源路一侧,二期商铺集中在寺山街一带,一期君珑西北角空铺较多,御珑西南角空铺较多。
在表中可以看到,绿地国博城底商中,服务类店铺占比最高,快占了全部的38.46%,涵盖的业态很全面,像五金店、药店、理发店、车辆维修店等,几乎都是“生活必需”。
与服务类店铺数据相差较小的就是餐饮类店铺数量了,算下来,共有54家餐饮店,同时,中介门店数量也达到了46个。
接下来看看新力琥珀园。
新力琥珀园一期交付于年,二期是在年交付,总规划户,从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入住率明显没有国博城那么高,可能因为交通不便的原因,很多人都是暂时没有搬过来的打算,等到四号线通车之后,情况或许会有改变。
小区的底商主要分布在一期与二期中间,同时还有龙兴大街一侧,毕竟地铁四号线礼庄山站就在这里。
与绿地国博城一样,我们不完全统计了新力琥珀园的底商情况。
新力琥珀园的底商业态也很丰富,据统计共有99处店铺,服务类店铺,像五金店、理发店、电信营业厅等,占了总数的38.38%左右,其次就是餐饮类,占了将近快1/3。
在地铁四号线没有通车和西站商圈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它们的存在,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并且,在新力琥珀园还观察到,这边的空铺率很低,只有少量店铺可以看到转让的贴条,或是辅路处有空铺。
同时,中介门店在我们统计的小区底商中,数量竟然只占了13.13%,说明这片区域的房屋流动性确实比不上国博城。
虽然我们只统计了绿地国博城和新力琥珀园两个小区的底商情况,不过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这两个小区都布局了多个社区商业,业态丰富,覆盖面广。
现在九龙湖称得上大型商超的只有一个融创茂和杉杉奥莱,稍近的还有一个华南城,可以说,目前九龙湖居民最真实的需求,都在这些社区底商中。
透过底商看板块是一个视角,反映的是真实的生活状态。
只是我在想,随着九龙湖的城市感越来越强,地铁四号线和地铁二号线将板块串联,九龙湖的生活感是同步跟上,还是被引流呢?
作者/来源:南昌房产人潘sir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