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一匹白马驮入阳关大道,为争夺他,前秦后秦发动了两次战争。他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他的传奇在于他的译经和佛学成就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且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被尊为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他圆寂时以火焚尸,薪灭形碎,唯舌不灰。而他的舌舍利至今还被人们供奉。他就是鸠摩罗什。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年),一译“鸠摩罗什(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祖籍天竺,混血,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家世显赫。鸠摩罗什的父亲出身天竺(古印度)望族,曾经为天竺宰相,后弃宰相之位周游列国学道来到龟兹。在龟兹,鸠摩罗什的父亲认识了龟兹王的妹妹,生下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天资超凡,半岁即会说话,三岁便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被认为是舍利弗转世。鸠摩罗什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不想过家庭生活,在鸠摩罗什七岁时,她便要求出家。鸠摩罗什的父亲不同意,她以绝食相争,最终使丈夫作出让步。如此,七岁的鸠摩罗什随母出家,此时的他每天能背诵三万六千偈颂,开始学习小乘经典。龟兹当时是著名的佛学中心,这为鸠摩罗什后来成为翻译家提供了绝佳的成长环境。在龟兹学习之后,鸠摩罗什跟随母亲来到健陀罗学习小乘经文,后回到龟兹又皈依大乘。此时,龟兹“城有三重,广仑与长安等地,城中塔庙数千,帛纯宫室壮丽,焕若神居”,而鸠摩罗什已经声名远扬了。鸠摩罗什寺及罗什寺塔三千弟子共翻经,为汉语带来众多新词汇苻坚鸠摩罗什寺,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是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吕光为安顿鸠摩罗什而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的寺院。鸠摩罗什在这里生活长达17年。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大将军吕光攻伐焉耆,继灭龟兹。因为苻坚对鸠摩罗什早有耳闻,并嘱咐吕光:“腾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驿送什。”“吕光行越流沙三百余里,焉耆等诸国皆降。惟龟兹王帛纯拒之,婴城固守,光进军攻之”(《资治通鉴》卷)。攻下龟兹后,吕光将鸠摩罗什送至武威。此时的鸠摩罗什虽然只有十四岁,但他不仅相貌倜傥,而且字如其人,文笔也是潇洒清秀,堪称一流。吕光认为像鸠摩罗什这般伟大的学者如果不能留下子嗣实在是太可惜,于是,他将鸠摩罗什灌醉,并派一年轻姑娘侍寝,想要留下他的“法种”。年,吕光收到苻坚死讯后,占据凉州,驻兵割据,称大将军、凉州牧,自立为凉主。为了安顿鸠摩罗什的身心,吕光为他修了一座寺院,即鸠摩罗什寺,让他住在其中,弘扬佛法。此后,鸠摩罗什成为世人公认为汉传佛教奠基人,伟大的佛学家、哲学家、汉语言学家、音律学家、星象学家。吕光年,后秦皇帝姚兴遣硕德率军西伐后凉(此时吕光已经病死),取得胜利后,迎鸠摩罗什来到长安。姚兴于长安圭峰山下逍遥园中千亩竹林之心“茅茨筑屋,草苫屋顶”,起名草堂寺,请鸠摩罗什率众僧住此译经。据载,当时鸠摩罗什的译经队伍非常庞大,译经场中有译主、度语、证梵本、笔受、润文、证义、校刊等传译程序,分工精细,制度健全,集体合作。而助鸠摩罗什译经的名僧有“八百余人”,远近而至求学的僧人三千之众。因此,便有了有“三千弟子共翻经”之说。鸠摩罗什不仅行文优美流畅,让汉语读者读到了数以千计的佛教作品,他还发明了汉字音译外语单词的翻译系统,被沿用至今。而经他翻译而拥有的那些汉语新词汇更是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即使到了今天也是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姚兴圆寂以火焚尸,薪灭形碎,唯舌不灰敦煌白马塔不平常的人总有不平常的传说。相传,吕光攻下龟兹后,请鸠摩罗什东归传经。他们行至敦煌,鸠摩罗什所乘白马已七天七夜未进滴水滴食,鸠摩罗什夜梦白马托梦说,白马本是上界天骝龙驹,受佛主之命,特送他东行。现已进阳关大道,白马也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鸠摩罗什次日醒来,白马已经死去。当地佛教信徒遂葬白马于城下,修塔以纪念,取名“白马塔”。这座白马塔现位于敦煌古城遗址城内南部,9层,高约12米。年,鸠摩罗什圆寂于西安草堂寺。相传,其圆寂以火焚尸,薪灭形碎,唯舌不灰,古今中外,仅此一例。弟子将火焚之后的舌舍利运往凉州鸠摩罗什寺供奉,并于年前后在供奉舌舍利处造寺塔一座,也就是今天的罗什寺塔。鸠摩罗什舌舍利而今还在,它是世界上唯一一颗三藏法师舌舍利子,见证着鸠摩罗什的伟大成就。据宾州大学汉学家梅维恒教授估算,鸠摩罗什与玄奘、不空、真谛等人使汉语增加了个美好的新词汇。今天,当我们面对爱河、解脱、差别、平等、大彻大悟、心无挂碍、海阔天空……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朗朗上口的词语,都应该记起他,进而感恩他在中国译经和佛教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路生)西安草堂寺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谢绝其他媒体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55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