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 http://www.jk100f.com/m/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曾预言有一个任务。什么任务呢?他有一首偈子:“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所谓“一花”,可以说从达摩一直到六祖是一脉相承的禅宗法脉,然后下面开出五个宗派。这五个宗派,它们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呢?就像圭峰禅师总结的那样:“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疑。”这是它们共同的宗旨,都是修顿悟成佛、明心见性的法门。这些法门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有区别,那就不是禅宗了。为什么要分为五家宗派呢?只在于这五家宗派的祖师们接引学人的门庭施设各有不同,表现禅宗宗旨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每一位禅师在领悟这个宗旨的时候,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接近了禅,发现了禅,受用了禅,所以才有不同宗派的成立。曹洞:敲唱为用禅宗各个宗派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来说明事理圆融的道理,他说曹洞宗是敲唱为用,敲和唱如果真正到了那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什么是敲,什么是唱,你分不出来了,那就圆融无碍了。所以曹洞宗提出了偏和正这样一个表达事理的哲学概念。偏就是事,正就是理。以偏和正的概念,然后就形成了君臣五位,有偏中正、正中偏等区分,无非是要说明在表达禅宗的宗旨上,事和理应该如何全面把握。临济:互换为机临济宗是互换为机。临济宗提出四宾主。宾就是事,主就是理。宾就是学人,主就是老师。往往在接引的过程当中,位置可能会互换。为什么呢?因为有时候来的学生比老师还高明,所以就有了宾中主,主中宾,宾中宾,主中主,这就是所谓的四宾主。宾中宾,说明学生和老师都不怎么样,都在事上打圈子,没有透过事来显示理。主中主,说明接引的人和被接引的人都具有比较高的层次。这就是临济宗接引人的特点。云门:函盖截流云门宗是函盖截流,云门宗有三句话,叫云门三句。第一句是函盖乾坤,第二句是截断众流,第三句是随波逐浪。函盖乾坤是理,截断众流是事,随波逐浪是事理的具体运用。因为函盖乾坤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整体来说它就是理。截断众流,就好像流水一样,你把它一节一节截断了,就有一个截断面,截断面就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所以说它是事。随波逐浪,是根据学人的程度,给他以理上的指示。云门三句在禅学史上非常有名,在接引学人上,它是一种很高明的方式,禅师们往往引而不发地运用这种方式。有时候函盖乾坤,有时候截断众流,有时候就随波逐浪。沩仰:方圆默契沩仰宗是方圆默契。方的就是事,圆的就是理。沩仰宗的仰山祖师,他没有亲近沩山祖师的时候,在耽源禅师那里参过禅。耽源禅师传给他96个圆相,圆相就是划一个圆圈,然后在这个圆圈里面写各种不同的字,以表示理中有事、事中有理、事理圆融的道理。后来当仰山祖师真正把这96个圆相都懂得了,就把这个东西烧掉了,所以这个东西并没有传下来。圆就是理,方就是事,方圆默契就是要使老师和学人在接引过程中,真正在事理上对于宗旨达到一种默契。法眼:一切现成法眼宗,后人给它总结为一切现成。一切现成是什么道理呢?就是说事物之间的事和理是不需要人们特意去安排,事理圆融是一个客观的规律,它本来就如此,它就是一个法尔如此的东西。法就住在法位上,它就是本来现成的。法眼禅师的大弟子德韶国师,他有四句话正好说明一切现成的道理。这四句话是:“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我们柏林寺做了一个铜牌,铜牌上面是赵朴老写的德韶国师的这四句话。“通玄峰顶”是什么呢?就是禅的最高境界。禅的最高境界“不是人间”,那不是一般世俗人所能领悟的。“心外无法,满目青山。”真正要知道一切法不出自心,一切法本自具足,那就处处是禅,处处都是道。当德韶国师把这个话呈给法眼禅师的时候,法眼禅师说:“你将来可以光大吾宗,光大门风。你对禅的悟解和对事理圆融的悟解可以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禅宗有五家七宗之说,除了天下第一祖庭,其他七宗祖庭都知道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