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通史专题课,文字基础稿由群主及群友团队整理、校对提供。群友团队名单如下:
、周志华、恒审、兰花草、双林居士、王增惠、厚朴、陈贞云、辛昕、MI8、Edward、李润、
上线稿文字、资料注释由群主整理、校对、提供。图片由群友厚朴提供。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3-1
落幕-禅宗五家时代的终结上一课,我们讲了永明延寿的《万善同归集》提出“诸万善”中第一个重点是持戒。除了持戒之外,万善之中,永明延寿指出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大力提倡社会公益,大家来修大家所在世界的共业。
修世界的共业,这是自二祖道绰以来,净土宗历代宗师的一贯主张——从“十善同修”开始,到了永明延寿,就是“万善同归”。净土宗的这个主张,其实就是近代佛教太虚大师提出来的“人间佛教”的来源!我们今天讲——现代佛教叫“人间佛教”,来源就是这个。积极投身社会公益,这其实也是大乘无畏精神的另一个体现。
投身社会公益,首先,是要大力提倡“济急利时”!什么叫济急利时?就是要在人们危难的时候,给人以精神和物质的支持和扶助……嗯,不光有精神啊!还要有物质!当然啦,也不光有物质啊……你也得有精神。同时,号召开展广泛的社会慈善公益!不然怎么叫“万善”呢?提倡博爱济生(众)、止杀兴哀、放生赎命。
净土宗倡导的这个“诸善万行”啊……它覆盖的范围是非常广的!首先是物质上,你包括施食……就是给大家吃的;救灾;治病;舍药……嗯,给流浪者提供居处、衣服……就,这是物质上。精神上呢?比如安乐有情……那,就是抚慰受伤的灵魂,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儿。大面儿上的“诸善万行”这是。
万行、万行……它还有很多细节,比如说——修路造桥、打井修厕所、植树造林……这都算“诸善万行”。为什么?你修路造桥,这有利于行人啊!打井修厕所,这是提高卫生标准啊……这使众生少得病啊!植树造林,这绿化环境啊!所以,这都算“诸善万行”。在“诸善万行”里,净土宗有专门的一项,这都属于那个“博爱苍生”的范畴!就是,你这些细节上的万行……诸善,都是“博爱苍生”的领域里的事情。
永明延寿将净土宗的这种一贯精神引入了禅宗,再造了禅宗!我们说啊……甚至可以说——再造了佛教!从此,“诸善万行”这个净土宗的口号儿……这原来是净土宗的口号儿,也变成了禅宗丛林的传统,也变成了禅宗的口号儿。广泛地开展社会公益事业,这是佛教凝聚群众精神和情感的一个纽带。
在诸善万行里,永明延寿老师自己最重视哪一点呢?止杀兴哀、放生赎命……就是止杀和放生。我们讲过啊——永明延寿老师,他出入佛门的机缘……嗯,盗用公款放生!哎,最后差点儿把自己害死!所以说……你看他自己就是这么干的——止杀兴哀、放生赎命,它一直也是永明大师宣扬的重点中的重点!为什么呢?因为,根据佛教的根本教义……佛教几个根本教义——第一,地、水、火、风四大构成“我”;然后,“我”会轮回,这是“轮回”教义;然后呢,轮回过程里有“业报”,这是“业报”理论。
所以,根据这个教义出发,得出一个结论,说——六道众生,皆我父母。就是……现在的六道众生,都有可能将来是我的父母。所以,永明大师提出要“永断杀业”,定它作为“戒首”——所有这些戒的“首”!要求保护一切有情……有生之物,啊……动物。不光保护有情,还要保护无情,使之不受伤害!就是……你没事儿,看着那儿有一树杈儿,你掰了它……你这也不对!保护有情,也保护无情。从罢渔猎开始,禁屠宰……你看,屠宰也不许干啊……嗯,猎户……你看,六祖慧能那职业不能干了啊!屠宰也不能干了!
然后,推而广之,发展成为——救生和放生。救生和放生,就成为佛教修行的又一积德福田。我们说——佛教积德啊,它有一个“福田”的概念……说——你干什么事儿,有一个福田,你积这个德越多,这福田越大!有不同的福田——有放生……有福田啊、布施有福田……都是不同的福田。
放生行善,这其实本是净土宗一家独有的行善方式!这不是……其他宗没有!但是,透过永明延寿老师放生行善,对其他的宗教教派实现了一个全覆盖——最后,其他教派也都要放生行善。永明延寿,他引用《正法念经》里的一句话,说:“造一所寺,不如救人一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把人命看得比建寺还要重要!
这种主张啊,其实跟佛陀祂本人的主张是一致的!我们讲过……在佛教哲学里——佛陀的精神是一个人本主义精神!“救人一命”就跟人本主义精神是相合的!造庙干什么?这个主张在任何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的任何历史条件下,对于保护人,免受伤害,都有积极的意义!非常非常的意义。
在佛教中国化的这个进程上啊……有两条线!有几个特别重要的人物——第一条线,是我们中国各教派的开山祖!呐,自庐山慧远开始;南禅宗之祖——六祖慧能;净土宗初祖、二祖——昙鸾、道绰;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啊……四祖智顗;南山律宗的祖师……南山律宗之祖——南山道宣。这都是创宗宗师。永明延寿大师也在佛教中国化宗师其列,但是他不是以创宗宗师居于此位置的,因为在印度佛教向中国化方向转移的这个学术线上啊,有两条:
一条,是我们中国各教派的开山人物;
还有一条,是“三教合一”学术线。就是……佛教中国化过程里有一条“三教合一”学术线,就是……把释、道、儒三家合一。在这条学术线上,有三个代表人物——圭峰宗密……我们讲了;永明延寿;还有一个我们后面会讲的——云门宗的明教契嵩。
永明延寿在“三教合一”这条学术线最大的贡献,是把儒家学说的“忠孝伦理观”引入了佛教,并且把它教义化了。“忠孝观”进入了佛教概念……哎,佛教,其实它没有孩子,谈什么孝?对吧!但是他把“忠孝”概念引进来了。曹洞宗也谈“忠孝”,但是,实际是永明延寿真正把它引进来,作为教义化了。
行善积德的福田有很多种,比如——放生是福田、布施是福田……哎,这个……第一福田是什么呢?永明延寿说——称得上“第一福田”的善行是“尽忠立孝,济国治家,行谦让之风、履恭顺(温恭)之道”……嗯,我的天呐!这是什么呀……这是?这实际是正牌儿的儒家伦理观——尽忠立孝、济国治家、谦让之风、恭顺之道……这不是儒家伦理观嘛!
但是,这还不是传统儒家伦理观,这叫“宋明儒家伦理观”——正得不能再正了!为什么我们说——这不是传统的儒家伦理观,是“宋明儒家伦理观”呢?因为,儒家的伦理观啊……“忠”、“孝”哪个在前头?“忠”在前面吗?我们今天说“忠孝”……不是的!我们宋朝以后才说“忠孝”。儒家伦理观,“孝”在前面!自汉朝这个……东汉啊,儒教复兴,历代帝王提倡的都叫“以孝治天下”——“孝”在“忠”前头!这事儿没变过。就是……即使大一统的唐朝啊……到唐、唐末,这个原则就没变过。这个原则什么时候儿变的呢?宋朝。
宋朝,民族国家兴起了。民族国家,它是要消灭个人主义的!国家观念空前高涨。国家观念的空前高涨,就体现在了儒家伦理意识形态、文化的方方面面。永明延寿大师,自觉不自觉地也把这种观念应用到了佛家伦理观——把“尽忠”放到了“立孝”的前面;把“济国”放到了“治家”的前面。佛教主动地把个体让位给了集体,标志着禅宗从“个体本位主义”向“国家本位主义”转移了。
禅宗,本来是“得大自在”、“得大解脱”……这是“个人本位主义”!它就转向了“国家本位主义”……尽忠立孝、济国治家。这实际是佛教伦理观……禅宗伦理观的一个转移。因为,永明延寿生于五代末,死于公元年,就是……北宋初建。在这个时代的特点呢……就是,整个儿时代的思潮,就是国家……民族国家建成,国家责任感普遍增强的一个过程。所以,永明延寿提出来——第一福田是“尽忠立孝、济国治家”。这是把正宗的儒家伦理观——“忠孝观”,引入了佛家伦理观。
“济国治家”……你看,在东汉……嗯,在东晋的时候,我们的祖师——弥天释道安,曾经提出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佛法不依国主不立”。但是“佛法不依国主不立”,它还是一个被动的“依”;到了永明延寿,主动提出来要“济国治家、尽忠立孝”……要“尽忠”!这是什么?这叫——主动地“靠”。从弥天释道安被动的“依”,到永明延寿主动地“靠”,佛教就从理论上,自觉自愿地变成统治者的一个辅政工具。哎,这个弯儿……大家还不要转不过来——宗教主动投靠政治势力,这不是今天的事情!这也不是佛教自、自身的事情!各个宗教都有这种情况。但是,把这个事情理论化了、教义化了,是永明延寿老师的贡献。
作为禅宗大师的永明延寿,我们就讲完了!
从历史的角度讲,我们就要讲净土宗……作为净土宗大师的永明延寿。禅宗、净土宗史,在他这点上合并了!但是呢……不行!因为,能合并的,我们已经都合并了……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合并不了!它涉及到一个非常大的争议,就是禅宗“十宗罪”的第十个——生彼净土。哎,说穿了,就是我们净土宗一直在讨论的“决疑”——“唯心净土”还是“实有净土”?就是……我们往生的这块儿净土,到底是“唯心”还是“实有”?这实际是禅宗和净土宗核心教理的冲突!就是我们说——是净土教和大乘教之间的冲突!所以,我们还是放到净土宗史去讲。
但是,就是……总之啊,永明延寿老师通过《万善同归集》,改造了禅宗,改造了全体佛教,把传统佛教的诵经、念佛、行香、礼赞、忏悔……全部给予肯定!为什么?因为“外力解脱”就等于“自力解脱”——“心”就等于“境”!对吧?“外力”这些,跟“自力解脱”没有区别!修净就是修禅。
永明延寿就把这一切佛教的宗教仪轨全部等于了修禅,纳入了禅宗体系!这就是对后世禅宗影响最大的,恢复净土信仰,或者说——合并了净土信仰!从此,净土宗名正言顺地进入了禅宗领域,那禅宗就必须“禅净双修”……没有选择!你就是说——我还想做一个单嘣儿的禅宗……对不起!不可能了!这就意味着,自晚唐以来的两大运动的第二个——“万宗归净运动”也胜利结束了。永明延寿老师,一人结束了两大运动!就是……他开创的这个“禅宗理学”。
永明延寿的“禅宗理学”极大的丰富了禅宗的理论和实践。但是呢……我们讲——他同时也使禅宗本来的特色丧失殆尽了!很美、很标准……但是没有特色了。而且,因为宗师过于耀眼,导致法眼宗呢……就是禅宗“五家”的法眼宗,就再传了一世,就是……灵隐文胜,就很难再流传。而且,这个法眼宗四祖——灵隐文胜,也是默默无闻。
永明延寿之所以叫永明延寿,他之所以住到永明禅院,是因为当时他的这……兼修灵隐寺,当时的灵隐寺是法眼宗的。
至此,兴于晚唐、五代的禅宗“五家”时代就彻底落幕了!永明延寿老师讲完,晚唐的禅宗“五家”就落幕了。伴随着禅宗五家时代落幕的,就是“禅宗统一运动”的结束和“万宗归净运动”的结束。从这段历史里……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里,我们也可以窥探到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就是佛教禅宗化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到——佛教是如何曲折地,彻底中国化的……彻底禅宗化的!
到公元年,北宋开宝八年,呐!永明延寿大师就回到了他少年出家时代的天台山,组织了最后一次法会,同时授戒一万余人。十二月二十六日,呐!大师沉寂。大师嘛,都预知死期……焚香礼佛,告别四众坐化!巨人离席,世寿七十二岁。永明延寿的离去,标志着中国佛教里,纯然一色的禅宗结束了。
时间呢,就正式进入了宋朝!公元年已经进入宋朝了……(公元)年啊!那,我们就要进入宋朝的佛教史,就是……宋朝的禅宗史。宋朝呢,有七大禅师……哎,高僧很多!但是,具有代表性的是“七大禅师”。我们用“大佛学史观”的角度,提前来俯瞰一下儿宋朝的佛教史……俯瞰一下儿这个时代,这样,后面听课不圆润的地方,大家就可以用“大佛学史观”盘一盘……就圆润了!
宋朝七大宗师——临济宗五位,云门宗两位。临济宗的是汾阳善昭、杨岐方会、黄龙慧南、碧岩克勤、大慧宗杲;云门宗的两大理论家——明教契嵩、雪窦重显。沩仰宗呢?没有了。法眼宗呢?我们说过——大师过于耀眼!那,法眼宗也不传了……再有一代,不传了。曹洞宗呢?曹洞宗一直苟延着……嗯,后来又复兴了。
北宋,或者说宋朝,是公元年建立的。它分成两截儿,中断在公元年,就是——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这一年,衣冠南渡。
整个儿南宋结束于公元年——崖山海战。整个儿宋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从中华正统文化意义上来说——此后再无华夏!或者说——中国读书人跪下,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三国演义》上来说——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嗯……终于结束了从唐末到五代十国的地方分治,就再次出现了全国统一。
赵宋王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明确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朝代。我们看一下儿当时的年号,就知道——汉族国家是怎么突然觉醒了?我们以北宋的终点——公元年看,这一年是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西夏元德九年、西辽延庆四年……啊,四面八方都是……都,都是异族啊!对吧……多少个年号!
在历史上,以汉民族统一全中国,形成大中华区的,有四次——汉、唐、宋、明。享国时间,宋排第二,仅次于汉。但是在宋朝以前,中国人的心态是开放的……什么外族、不外族的?来了就都是自己人!但是,从宋开始,民族性凸显出来了——汉民族从开放的心态开始走向了内敛。我们从口号儿就知道!
汉朝,那战狼时代——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宋朝呢?宋朝,它得国不正!为什么?它不是打出来的,它不象明朝……得国很正!得国不正……它是小型晸變上台的。所以,在统治者那里,他就不爱打仗。不爱打仗怎么解决问题呢?所以,宋朝是中国“大撒币”时代的开始……“大撒币”就是“大给钱”——犯我大宋者,给钱!以前也零星撒币,但是没有大力度地撒。当然啦,宋朝给钱解决问题,是有给钱的实力的!为什么?因为有钱!为什么给钱?因为有钱嘛!宋朝的GDP居于当时世界第一位。
赵宋王朝……这种民族国家就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也改变着佛教的发展方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