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党领导着解放军战士,仅仅依靠小米加步枪,便打败了拥有飞机和坦克的国民党军队。

在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够打败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对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党员干部始终把自己当作群众中的一员,一直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心间。

古人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我们共产党自一百年前成立以来,就一直奉行着克己自省、夕惕若厉的精神。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日益富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党员干部便把勤俭节约的初心给忘记了。

因此,党的十八大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反四风”的具体要求。

在驰而不息纠“四风”的高压态势下,党员干部明目张胆地公款吃喝的现象大幅减少,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风气的改变。但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却是将勤俭节约刻在了骨子里的。

周恩来

从艰苦年代走出来的周总理,早在延安时期便十分节约,每次吃完饭都要用菜叶子将盘底擦干净。一开始警卫员还以为他没吃饱,后来就会悄悄地给他多加一些菜,谁知周总理还是每次都要用菜叶子擦盘底,他才明白原来周总理是怕浪费一点一滴的粮食。

建国后他去广东新会县视察,拒绝了县里要他住招待所的安排,坚持与县委领导同吃同住。在此工作期间周总理十分辛苦,当地领导的心里过意不去,在周总理临走之前摆了一桌子好菜。

看到桌子上的菜后,周总理并未拒绝新会县县委的好意,让大家一起上桌来吃。

吃完之后却说,我知道你们每个月工资多少钱,根本不够请我吃这么一顿饭的,这顿饭我请大家吃吧。于是周总理自掏腰包,付了这桌子块的菜钱。

朱镕基

周总理南下视察时自掏腰包请客吃饭

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一个周总理当年视察此地的纪念馆。展馆中用70多幅生动珍贵的照片,记录了年周总理亲临新会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的动人情景。

当年5月,新会县委第一书记党向民进京参加党的会议时,在会上作的有关新会县商业工作的报告,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并指示要在当地举办一次现场会。

一个月后,当地农民周汉华用水稻和高粱杂交,培育出一个优良水稻品种的好消息登上了《人民日报》,这个事情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视,因此决定要去新会视察。

于是在这年的7月1日,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乘坐一辆吉普车来到了广东省新会县,也就是如今的江门市新会区。

周恩来到新会县视察

当时夏至已过,小暑将至,正是广东省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周总理来到新会县后,县委领导打算安排他入住当地刚建好的招待所,那里的生活条件会好一些。

但周总理一下车便说:“我是共产党员,咱们县委有地方住,我住在县委就挺好的。”于是当地干部只好在县委一个的办公室支了张硬板床,供周总理晚上回来休息。

这个仅有15平米的简陋办公室,放了一套桌椅,两张沙发,就成了周总理在新会县的临时办公室了。他在视察新会的一周时间里,白天下乡调查做研究,晚上回来就在这个小房子里办公休息。

在这个酷暑难耐的夏天,这个房间连电扇也没有,热的周总理起了一身痱子,但他却丝毫不以为意。

可当周总理来到新会葵艺厂车间,看到工人赵文达铁画笔插入烧热的碳火里热得满头大汗时,顺手拿起边上的扇子为他扇起了凉风,直到他画完这幅画才停止。

周恩来与新会县民众交流

周总理时刻认为自己也是群众中的一员,从未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当他来到培育出水稻新品种的农民周汉华家时,周汉华搬来了一个靠背椅让总理坐,总理却坐在边上的一个小板凳上,将这把靠背椅让给了周汉华。

他说周汉华每天下地劳动太辛苦,要让他坐在椅子上。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心里始终装着别人,从来不摆什么架子。

他在棠下周郡村调研的时候,中午吃饭社委给他准备了一碟肉,一条鱼,看到这个菜后周总理便问:“群众一年能吃上几次这样的菜?为什么不给我煮些豆子、番薯吃?”

周恩来在新会县视察

此后每天,周总理下乡视察期间便与大家一同吃馒头就咸菜和花生。当他在官冲视察结束之后,有一个渔民执意要送给总理一条大鲤鱼,总理对他表示了感谢但却不肯收下。后来这个渔民便把大鲤鱼悄悄地放在了总理的电船上,总理发现之后按照市价付了钱给他。

为期七天的视察工作结束之后,新会县委书记党向民感到总理这周实在是辛苦,而且吃住条件都很差,因此心里十分过意不去,打算在周总理离开的时候摆一桌践行宴来让总理好好吃一顿。

周总理心里明白党向民的好意,因此并没有当面批评他。但他知道以当地的条件摆这么一桌,对他们的经济有一定的压力。因此周总理在吃完饭后将党向民悄悄叫到一边,让秘书拿出块钱给他说,这顿饭就当是我请大家吃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