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诗词体裁中,绝句是最短小的,也好似最简单的,因为其短小,格律简单,所以很好学,入门容易。许多人学了几天就认为很容易,我学会了,也写得出好诗来了。其实不然,要想写好绝句还真得花大力气深功夫才行。
一般来说,在一首诗中,起承转合是必不可少的四个部分。不论是格律诗还是古体诗抑或长篇歌行,都是如此。长篇歌行或者叙事长诗的起承转合更是不可少的,只是它们变化更大一些。长篇古风更接近于文章的体裁,开头、故事的发展、波澜、结尾,更要环环相扣。它们更需要明确线索,有的还不只是一条线索,有时是一明一暗,有的是两条明线。没有线索的贯穿,不可能把一个复杂的事情写清晰。而诗的起承转合,说到底其实就是线索的设置和安排问题。
绝句则不然,绝句的章法千变万化,但主线是不可缺少的,起承转合也是不可缺少的。因其只有四句,故而这个过程只能由四句分别来完成,其结构就必须显得特别紧凑,而字数少,腾挪的空间小,常常使人或失之于油滑,或空洞无物,或陈词滥调,或肤浅而不深刻,或庸俗而没有内涵……凡此种种,往往都是绝句之弊,难以克服。这就要求我们思维更加缜密,手法特别老道,遣词造句尤其精练,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作品。
如何“起、承、转、结”呢?前人经验,“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绝句的篇幅短小,开端一般不能迂回曲折,或随意铺排,而应直入本题,从靠近诗的主旨着笔,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平平道来,从容承接。“转”不仅是一般意义的转折,在绝句里,由人的活动到景物状况,由景物状况到人物行动或思想活动,由别人行动到自己行动、见闻,由过去的人事到如今的情景,由现在的情景想象到将来的情景,由眼前情景到产生的幻想,由叙述自己的爱憎到说明爱憎的原因等等,都可以是转,转通常在第三句,但也有特殊的情况。
一般说来,绝句的写作,后两句比前两句更重要,第三句尤为重要,“七绝(五绝略同)用意宜在第三句,第四句只作推宕,或作指点,则神韵自出。”第三句是转舵处,舵转好了,方向对了,船便顺流而下,胜利地到达终点。“转”要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转出新路,拓出新意、深意,通常是转的弯子较大,角度越新,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人意料之中,诗就越能动人。第三句的转,为了起拉出、铺垫、反激、强调等作用,前人常常用下列词:不、莫、独、更、如、若、何、谁、纵、欲、愿、今、至今、昔、遥知、早知、须知、谁知等等,大家可以从前人诗歌中找到很多用上述词做转的例子。
七绝夜深独坐
夜深谁复起心潮,坐看窗灯影一条。
杨柳秋风楼外月,上弦弹作下弦遥。
杨柳秋风楼外月,此句化用晏殊的词:“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上弦,下弦,借指月的上下弦的圆缺变化,或有时光变幻之意味。
七绝上圭峰山远眺
白云红叶渡遥岑,曲径幽花蝶梦寻。
我上圭峰最高处,崖门落日海潮金。
圭峰在会城边上,为附近最高处。远眺可见崖门,即西江出海处。
海潮金,借指落日照在海潮上,颜色金黄。
蝶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后因以“蝶梦”喻迷离惝恍的梦境。唐李咸用《早行》诗:“困才成蝶梦,行不待鸡鸣。”
七绝月夜独斟
落日花飞月起时,酒杯潦倒独吟诗。
婵娟袅袅烘帘影,自在楼心杨柳垂。
婵娟,指代明月或月光。形容月色明媚。唐刘长卿《琴曲歌辞·湘妃》:“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宋张孝祥《虞美人》词:“满庭芳草月婵娟。”
楼心杨柳垂,也如第一首的化用晏殊的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七绝梦故乡
十载蓬飘何所根,寄年尘梦旧乡村。
古榕树下邻环子,明月今宵来验门。
邻环子,《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祜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谓李氏子则祜之前身也。
七绝秋晓出行
月破秋溟白露开,车盘外海度桥台。
衢灯翛忽生红日,一线潮从眼底来。
秋溟,秋日溪水。唐唐彦谦《游南明山》诗:“石梁卧秋溟,风铃作檐语。”
江城有外海桥横跨西江,以前经常早上开车过桥到古镇上班。
衢灯,即街灯。
翛忽,迅疾;忽然。唐李德裕《牡丹赋》:“夺珠树之鲜辉,掩非烟之奇色,翛忽摛锦,粉葩似织。”
#诗词#学李商隐七律,步韵3首如何?待我吟鞭东指后,诗囊只爱寄浮云好诗向古人学来,步韵杜甫3首,青山何处添红叶,霜简为谁缚旧条原创七绝5首,人生什么最苦?相看忘机鸥鹭外,沧浪一洗苦莲芯现代人步韵杜甫七律3首,有几分神韵?东篱种菊,他乡谁与叙花期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