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m.39.net/pf/bdfyy/
莲子塘村位于新会区睦洲镇南面,历来是个生态优美的岭南村落,近年成功规划了占地面积约10亩的摄影公园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以莲子塘村为代表,睦洲镇坚持以森林小镇建设为抓手,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近年来,睦洲镇一直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湿地生态体系、森林人居环境、森林生态体系、森林生态文化四大方面的建设。”镇长钟伟坚说。今年是江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的第三年。围绕建设“生态侨乡、美丽江门”绿色宜居滨江城市的定位,江门统筹推进“一核三心,一轴两带,三网多点”的绿色生态格局,建成“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生态景观,营造绿色生态屏障,为乡村发展提供“绿动力”。数据显示,江门现今拥有森林面积42.43万公顷,市域森林覆盖率约45%,超出森林城市指标要求9.6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3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6平方米。城乡居民出门见绿,游憩在林下,休闲进森林。●黄烨倩叶芷晴苏洁桃森林进城3年增加个城市公园初夏已至,在蓬江区东湖公园内,连片的落羽杉林为行道遮阴送凉,荷花已悄然绽放,内湖响起蛙声一片。家住附近的赵阿姨是东湖公园的常客,有空就会到东湖公园散步和摄影。“东湖公园近年建设得越来越好,这里的园林设计很有艺术性。”赵阿姨说。东湖公园只是点缀江门这座森林城市的众多公园之一。近年来,江门以“森林江门,美丽侨都”为定位,新建、升级改造一批城市公园,让绿色宜居成为新名片。江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园林绿化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年,江门城区共增加城市公园(包括综合性公园和社区公园)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年的17.82平方米提高到年的19.6平方米,基本实现居民“出门米见绿,米见园”的目标。侨都有靓景,闹市见“绿洲”。在推进森林进城的过程中,江门还通过科学规划,留住“城中山水”,盘活城市及周边闲置的自然资源,让更多市民从“赏绿”到“享绿”。台山市金星湖湿地公园内,水网交织,鸢飞鱼跃。“整个公园的设计依托原有的自然山体和水体,配以湖泊、湿地景观的特色,打造成为一个集雨洪调蓄、休闲游憩、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功能性城市公园。”台山市新城市基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盘聪点赞道,公园建成进一步促进了台山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市民休闲度假、亲子游乐、观景赏花、健身运动提供一个好去处。除了有台山金星湖湿地公园这样的“大手笔”外,江门公园绿地也有更贴近老百姓的“小、多、匀、精”。目前,江门市区已新建、改建“口袋公园”18个,昔日被遗忘的角落摇身变为市民“新宠”。近3年来,江门市加强江海区白水带公园、新会区圭峰山公园等7大龙头公园的资源整合,重点对蓬江区城心轴线、江海城央绿廊、新会中心园林区三大片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希望江门的森林城市建设能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处长杨开良认为,接下来,江门应紧紧围绕“森林江门,美丽侨都”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抓好城市绿心建设,把东湖公园、凤山公园、丰乐公园等城市绿心公园,打造成为都市的体验型生态景观,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绿色廊道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绿地“走廊”走进开平市塘口镇龙和村,一幅岭南田园风光图跃然纸上:村后山峰苍翠掩映,前拥池塘碧波倒影,平整的大道从村前穿过,阡陌田园环绕,稻田、水塘、村居、绿林相映成趣。自年创建省级森林小镇以来,塘口镇以“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生态公益林扩面”“建设生态旅游场所”“塘口墟活化项目”等项目为抓手,打造集森林康养、乡村游憩、农业体验、探寻文化、碉楼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走出了一条独具侨乡特色的创建森林小镇之路。塘口镇副镇长梁宏健表示,森林小镇是让森林城市建设向城镇和乡村延伸的重要抓手,“我们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导向,依托山水林田湖、建筑、人文等事实现状,盘活镇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生态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让他们成为了创森的直接受益者。”为补齐村镇绿化短板,该镇在创建森林小镇期间,实行了.7公顷的生态公益林扩面,占比增至51.48%。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到打造自然与人文、历史相融合的生态景观,森林小镇的建设连珠成片,构建起江门城乡森林一体化的绿色廊道。截至目前,包括塘口镇在内,江门共建成15个省级森林小镇,实现了以森林、绿地、湿地为主体的城乡立体绿化,并计划年内完成10个镇的森林小镇申报工作。除了森林小镇这一建设载体,江门还将兰石、白水带、大西坑、凤飞云和圭峰山等森林,南坦岛葵林,礼乐农田保护区和农田林网,西江、蓬江和潭江等河流水体纳入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建设道路绿化带、河岸绿化带和微风通道,让自然环境与城市绿化环境连为一体,初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开放性绿地“走廊”。“下一步,江门应全面整合道路、河岸、绿道的生态廊道建设,串联起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及城区绿地,实现城区与郊外森林的有机连接,形成一个互通互联的森林廊道网络体系,为市民提供一个以森林廊道为基础的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杨开良建议。当下,江门正以北部山地绿色屏障林带及南部沿海防护林带为线,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片,开展森林抚育改造、封山育林等工程,重点保护生态敏感区,联结山地丘陵森林,构成珠三角森林城市群的生态屏障。生态服务17条森林乡村带来振兴“绿动力”巴金笔下“鸟的天堂”紧挨着新会区会城街道天马村,西边村居民屋环绕,东边河道水网交错,良田数千亩。去年12月,天马村成为江门首批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的村落之一。村党支部书记陈启华介绍,天马村的绿化面积占全村的八九成,“村头村尾,有空地都会植树种草,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江门共有17条村获得此称号,它们以建设森林乡村为载体,持续加大乡村绿化美化力度,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陈启华介绍,为实现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天马村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机遇,重新梳理村落发展脉络,为“小鸟天堂”腾挪更多绿色空间。其中,由天马河向东延伸,水网河道交叉纵横之处,将被划分为湿地公园的建设范围,构建绿色水系和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森林乡村,落脚点在于打造生态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环境,其中包括生态保护、留住乡愁、绿化美化等工作。”杨开良表示,聚焦乡村的森林建设,应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的治理,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以优越的生态条件服务乡村发展。“国家森林乡村”正为江门乡村带来振兴的机遇。台山市四九镇玄潭村计划以乡村艺术、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为特色,打造民宿景区;鹤山市共和镇来苏村正在挖掘本土茶旅特色,筹建一个集茶叶种植加工、茶文化交流体验、茶叶储藏、康体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生态博览园。同样为乡村发展带来“绿动力”的还有绿美古树乡村建设工程。年,广东省启动建设个绿美古树乡村,其中江门将在完成规划7个村的基础上,今年谋划再建4个示范乡村。根据《广东省绿美古树乡村建设技术指引(试行)》,古树乡村应以乡村绿化美化为基础,集古树资源保护和观光、乡村文化、科普宣教和绿色家园为一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可持续发展自然村(自然村落)。以恩平市大田镇塘背村为例,它将因地制宜规划“一园、两廊、三区”的古树乡村生态空间格局,即在原有古树公园的基础上,打通村庄西北两侧的古树群;依托现有村庄交通路网打造绿美古树乡村景观廊及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展示廊;根据村落格局,划分建设绿美村庄生活区、古树公园休闲区和生态田园观光区。其中,生态田园观光区规划打造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田园观光摄影体验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