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新会正大力实施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全力冲刺千亿GDP强区。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江门新会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迅猛。图为位于新会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杨兴乐摄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作为江门市的首善之区、高质量发展标杆,今年以来,新会区印发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全力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聚焦“一园三中心”建设,新会构建起“1+3+N”工作体系,以“十大行动”“十大建设”为牵引,正大力实施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全力冲刺千亿GDP强区。
●黄绍侦潘晓晨
实施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
根据《行动方案》,新会计划用十年时间接续奋斗,全面实现区镇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农房建设管理秩序基本完善,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如今,新会已成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由区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并深入圭峰会城、潭江、银洲湖西岸、银洲湖东岸四个一体化发展区,开展新一轮“深调研”,找准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与此同时,全力推进发展区园镇、规划、招商、“工改”、服务、交通等六个“一体化”工作,加快实现区镇一体、园镇融合。
以重点项目牵引产城融合,新会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好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绿美新会生态建设。
增强“县”优势,需攥指成拳。全面推进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新会将依托江门双碳实验室以及新会新型储能产业联盟等,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产业协同、宜业宜居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承载力和吸引力。
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
一个月前,新会圭峰会城举行了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与会代表涵盖圭峰会城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办(局、所、部门)、一类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各村(社区、经联社)书记,各村小组组长等约人,规模为近年之最。
要挑起“百千万工程”镇域大梁,既需“一线总指挥”带头,也需“一线施工队长”“乡村领头雁”落实。
深谙此理,新会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品质建设,提质加速中心镇建设,统筹谋划专业镇、特色镇创强培优建设,全面提升就地就近城镇化建设,不断优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在圭峰会城发展区,圭峰会城提升旅游开发、经济一体化开发、行政事务管理、优质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职能作用;在潭江发展区,司前镇协同罗坑镇、大泽镇,发展新能源、硅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打造园镇融合示范标杆;在银洲湖西岸发展区,双水镇打造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高端纸及纸制品产业集聚区,崖门镇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海工装备制造和滨海旅游中心镇;在银洲湖东岸发展区,古井镇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金属制品三大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珠西园区配套建设。
激活“镇”能量,需因地制宜。新会正聚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充分激活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建治双修促乡村全面振兴
翻开新会地图,在不到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1个镇街、个行政村(社区)星罗棋布、交织成网。各村(社区)区位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迥异,如何补齐短板?
一方面,新会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以政策扶持、盘活集体资产、推进产业升级、丰富经营项目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力争年90%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年底建成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立足侨乡特色,突出绿美新会。新会还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在全区稳步推进示范村建设,高标准打造“1+4+N”乡村振兴示范带。同时,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记工程”,探索面向现代化的乡村治理共同体,着力打造基层治理2.0版本。
补齐“村”短板,需建治双修。新会积极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村,力争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形成县域经济后发力和保障力。
布局决定格局,方法关乎成效。新会正坚持问题导向,秉承“长期主义”,更好地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把“百千万工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将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画卷。
数读
●年目标:建立健全“百千万工程”工作机制和配套方案,区镇经济一体化取得成效,率先迈入千亿GDP强区
●年目标:区镇经济一体、园镇融合明显加强,全区GDP达到亿元,全部镇街实现财政收入超2亿元
●年目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区GDP达到亿元,50%以上镇街实现财政收入超5亿元
●年目标:全区GDP达到0亿元,占江门市经济总量三分之一,50%镇街实现财政收入超10亿元
一线实践
“强村富民”公司
带来“致富经”
盛夏的柑园里,新会柑泛着墨绿光泽,积蓄着当地柑农的全年盼头;富硒的沃土上,茶香缕缕绕山川,新“硒”望崛起了新产业;美丽的水田里,“稻虾轮作”试验成功,一田双收照进现实……8月,新会各镇村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
高质量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新会聚焦县镇村一盘棋,鼓励镇、村、农户建立“强村富民”公司,各村之间抱团发展,村内部则村组联营,共同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共富模式,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农业农村综合实力。
整体发力,全线突围。目前,新会已推动成立“强村富民”公司10家,深挖本地特色美食、特色农产品,有效统筹镇村集体资源、资产,践行“镇村企”合作发展新模式。其中,江会水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新会区古井源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超万元。
依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品牌优势,新会陈皮、大鳌对虾、桥美甘蔗、崖门富硒农产品等特色产业正大步迈向规模化、产业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