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用醋起作用吗 http://m.39.net/pf/a_7655858.html

(提示一下,文字有些多,可以收藏,没事了慢慢看。)

很多人不喜欢去人文景点,如果没有一些人文知识,去这些地方就是打个卡,“我去过了”,至于那个地方怎么样,也是用自然景观的标准去要求,这倒是有些尴尬了。

其实去这些地方,一定要有一个好导游,有了好导游,在开心旅游的同时,你会获得比自然景观更多的体验。

比如我们陕西的网红导游冰蛋,跟着他出行,那种感受,啧啧。

今天我带着几个朋友去一个知名度很高,但是一般去的人评价就是那么回事的地方,如果你有耐心看完,我想下次你去的时候,感受会很不同。

早上从西安出发出发晚了一些,一个小时到秦镇,才11点多,这个时间我就驱车带朋友到一个很多人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古平等寺,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挺说过。

我们老说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但是对西周的“丰镐遗址”搞不清位置,古平等寺就是在丰京的灵台遗址上建造的。这里有年的历史,算是我们最早的“英雄纪念碑”。

传周文王从西岐伐崇国后沣河西岸建立了以“丰京”为国都的西周。在这场战争中死了好多的将士,同时周文王为纪念在朝歌蒙冤的伯邑考、商容、梅伯等忠烈之臣以及牺牲的将士,就建造了灵台来安抚亡灵,祭祀忠魂。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建造灵台在当时是国家工程,比照我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了。

这个地方在《诗经》里有句子《大雅·灵台》: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讲了文王带领百姓建造了灵台,建好后,很多人都来依附。

诗里还提到了“灵囿”“灵沼”,其中灵沼现在还是长安区的一个地名。

文王建好灵台后,在这里观测天象文,研究《易经》,研究决策,举行祭祀活动,即使周武王虽迁都镐京,但在重大决策前,都要步行25里到这里祷告,成、康各王亦循之,可见灵台是对于西周中央政治的重要性。

周文王又在灵台附近建造辟雍,辟雍就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在唐时,辟雍、灵沼就已找不见遗址了,只有灵台遗址尚存,唐代在灵台上建造了平等寺始,明朝秦藩王重修,由僧人维护。

这里可以导航到,途中经过阿底村,“阿”就是大的意思,《说文》上说“阿,大陵也”。就是大土堆,这个大土堆指的就是灵台,说明这个村子就是在灵台下的村子。

秦镇出发不到20分钟就到,其实原来我从河堤上骑行过,现在汽车不让上河堤,等于绕了一段路。

我们从侧门进入,寺庙里一片空寂,只有一个汉子在上香,这是一所尼院,他算是寺里的护法。

寺内有周文王灵台遗址,遗址上建有文王殿一座,文王阁大殿是年政府出资在旧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文王殿。殿前有一口古井。90年代,由净天长老发起,其弟子彻安法师等率众相继修建观音殿、地藏殿。

天空下着小雨,院内花草清寂,唯黄花菜开得正盛。在寺院里走了一圈,没有碰到一个人,我们从地藏殿出来的时候,忽然看到十几个僧尼,原来是到饭食了。

与一僧尼遇到,合十问好,我们就离开了。

到秦镇丁字老街,吃凉皮,吃网红小油糕,没有喝黄酒,买了一些带着,因为下午还要进寺院,我们得讲究些。

秦镇就和我们下午要去的草堂寺有关系。严格的来说,秦镇全称是“秦渡镇”,一千六百多年前,后秦皇帝姚兴从西域迎天竺高僧鸠摩罗什来逍遥园,过沣河的时候在这里摆设渡口,秦渡镇由此而得名,延名至今。

我喜欢秦镇的黄酒,浦家和长安居得都不错,喝了几十年了,要超过所谓的名酒。

十几分钟后就到了草堂寺,我虽然多次带人来过,但是这次我们还是有当地朋友陪同,这位朋友就是寺院村子里的人,从小在寺院里玩的,现在是居士,给庙里当义工。

在寺大门外,我特意停了停,看了后对朋友们说,咱们西安人还是有懂文化的,把牌子上的字换了。

几年前我来的时候,看到寺门的招牌时我就有些生气:有文化的寺庙干出没有文化的事情,你说其他地方用电脑打字写招牌,那也就算了;草堂寺怎么也做这样的事情?以前我记得草堂寺的招牌是赵朴初老题写的寺名,赵老是字不行还是地位不高?

门口收费的大姐笑着说,就是就是,原来有人给寺里看风水,给改成印刷体的。

谁有那么大的本事,给千年古寺改招牌?总算是改回来了,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进了大门,朋友给讲了钟鼓楼,特别是钟楼“挂不起来”的明钟。明时俢寺铸钟,僧人外出化铁,到一妇人家,正直小儿哭闹,妇人不好气的说家里没有铁,有个小娃,化缘就把小娃化走。

僧人回去后就铸造铁钟,好几次都没有铸成,主持和尚问大家在化缘时遇到什么情况,化缘僧说了情况,于是到妇人家化缘小儿衣物,投进炉腔,果然钟成。

但是奇异的事情发生了,“草堂寺敲钟,高冠潭听声”,草堂寺一敲钟,高冠峪口的潭水就有“狠心的娘,狠心的爹,你们把儿化成铁”的声音。原来钟成之日,小儿死亡,主持和尚听说即放下大钟封存,不再挂起。

故事令人唏嘘。

再看了《圭峰禅师碑》,此碑由唐代柳公权篆额,裴休撰并书,碑高两米,宋代米芾对唐代的书法家没有什么好评,唯独评价此碑:“率意写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

米芾被人称为“米颠”,这也是他唯一有较好评价的唐楷了。

唐代高僧,华严宗第五祖,追谥定慧禅师。宣宗即位,追谥定慧禅师,世称圭峰禅师,尊为华严五祖。唐会昌法难,大师圆寂,让弟子将遗骨给鸟兽分食,唐宣宗即位后,穿着孝服执弟子礼,贾岛有诗《哭宗密禅师》“鸟道雪岑巅,师亡谁去禅。”

去了观音院,敬拜了日本国敬奉的白玉观音像,去了藏经楼,这里有梵文贝叶经。接着就到了草堂寺里的烟雾井,这口古井就是关中八景中“草堂烟雾总相连”的出处。

早些年这口井没有烟雾出现,这几年虽然有,但是烟雾不是很大。当地友人说这个是因为以前是这一带对地热的采集太多,导致这里没有烟雾。这几年限制了地热采集,烟雾才重新出现。

但是以前草堂的烟雾一直会飘到圭峰山的山头,形成一道烟霞,成为奇观。确实,凭借这么一点点雾气,怎么也和关中八景连不起来。

草堂寺最值得一观的我认为不是草堂烟雾,而是“二柏一眼井”,虽然在数字上讨巧了一下,给人感觉是口井,其实是两棵柏树,一眼古井,现在古柏早也不再,旁边的柏树明显年代不够。

但是,鸠摩罗什的八宝玉石舍利塔是绝对要参拜的,这也是草堂寺年代最久远的物件了。有人说是唐代的,我总疑心要比唐代要早一些,我不是专家,但是看着和南北朝时期墓葬出土建筑像。

本来草堂寺就是专门为了鸠摩罗什大师所建。过秦镇的时候,我已经给朋友讲过了后秦姚兴迎接鸠摩罗什大师的事情。

我国第一场宗教战争,或许也是唯一一场宗教战争就是因鸠摩罗什大师而起。

鸠摩罗什是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7岁随母出家,名闻西域诸国。前秦苻坚遣吕光攻焉耆,灭龟兹,将罗什劫至凉州。后秦姚兴攻伐后凉,亲迎罗什入长安,以国师礼待,罗什十余年间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

姚兴送给大师美女侍奉,说要留下“佛种”,大师的弟子看到,也要娶妻生子,大师见状,召集弟子,当场嚼针下咽,结果从肋下又把针取出,说谁要说有此神通,娶妻无妨,众弟子拜服。

故事总归是故事,鸠摩罗什大师的译经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熟知的《大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都是大师所译。

鸠摩罗什圆寂的时候说,如果他所译佛经无一句有误,舌头将化为舍利,涅槃后果然如此,成为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大师培养了很多弟子,优秀的有“四圣、八俊、十哲”之称。

我绕塔三匝,以示敬意。

风雨中,夜宿圭峰山下,太平农家。

纪行四句:

晨茶洗宿酒,一夜梦芳华灵台瞻胜迹,古镇访酒家圭峰无夜月,草寺有烟霞参禅不问道,明朝披袈裟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