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分局警务保障室民警:詹俊峰
今年春天的一天,疫情刚刚好一点,我报名参加渭南乐翻天户外团队,准备随队到鄠邑区太平峪森林公园一日游,做好了第二天出行一切准备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多钟,朋友突发脑溢血昏迷,医院抢救,大半夜下来,第二天的行程自然取消,而朋友却再也没有醒来。此事过后,郁郁不欢了好久,整个春天乃至夏天没有出行的心情。人生一世,草木一春。错过了春华,那就不要再负了秋红。
乐翻天的珊珊说本周末出行的景点是太平峪口的圭峰山,那里正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间,又适逢九九重阳节,登高望远,看万山红遍令人神往。
严格来讲,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户外活动,乐翻天户外在渭南已经有十几年了,领队说鼎盛时期,一天要发十几辆大巴车,现在到周末,一条线路一天就是一辆车,大不如前了。我早就有跟团外出打算,但是以前由于工作繁忙,孩子上学,杂事缠绕,一直没有成行。这次我也是赶了个晚趟,功课还得做,认真查阅了圭峰山的资料,做了充足的准备。
圭峰山位于西安市鄠邑区太平乡,属秦岭支脉,海拔米,形似圭玉,故名圭峰山。此山有“天上一轮月,圭峰十二园”的美誉。北宋范仲淹曾于圭峰月下游宴,听笛声依山而起。留下一句“安得如圭峰月下,依高松听吹笛乎”,此景因此得名。为鄠邑区十二景之一。圭峰红叶号称长安最美的红叶。
一行三十余人,虽然素不相识,然而十分友好,都是一些中年人。早晨七点半,从渭南出发沿关中环线,到达鄠邑区草堂镇,向西南就是太平峪口了,一座高山在秦岭的群山之中显得突兀高耸,这就是圭峰山了。在车上同行的伙伴得知我是第一次跟团,就好心地说,你是第一次爬山,一定要慢一点,爬不上去就不要勉强。我心里暗暗道,我是大别山的儿子,从小就在山里长大,当兵是在秦岭山搞过野营拉练,那还是携带武器和背包干粮,足足二十多公斤,在秦岭山中一天要行军四十多公里。一座圭峰山又算什么,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确小看这座山,忘记了那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岁月沧桑,今非昔比,那时是青春飞扬,而今鬓已苍苍,体力大不如前。
趟过一条清澈的小河,就是登山的出发地,沿着山脊是一条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登山的人很多,有西安、咸阳的户外团队,很快我就和渭南的团队失散了,本来大家就不认识,这样也好,一个人独自背着背包,享受这登山的乐趣,任思绪飞扬。山下的树叶还是绿绿的,不见红叶的影子,抬头向山上望去,一片片的红叶把群山染绿,不由加快了步伐,想早一点见到向往的红叶。
望山跑死马。看着不高的山峰,走起来还是十分费劲,一步步往上攀登,心跳气喘,一会功夫,汗如雨下,不得不脱下毛衣。络绎不绝的登山人群都兴致勃勃,奋力往上攀登,路两边是茂密的丛林形成的甬道,叶子微黄,透出秋意,偶尔遇见一丛丛红叶,大家打卡照相,呼朋引伴声、欢乐的笑声和歌声在山间小道回荡。
经过两个小时的攀登,到了一处平坦的地方,有几户农家,几间瓦房已经十分破败,门口有农人售卖方便面和开水。先前到达的游人已经铺开沙滩垫坐在原地休息了,有的拿出干粮吃开了,有的拿出携带的户外炉子和锅烫起火锅来了,让我这个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的人十分惊奇。我坐到一边,从包里取出自带的两个烧饼,慢慢啃开了。在我记忆当中,烧饼是户外登山的最好食物。当年在部队拉练时,每个人要背负几十公斤的装备、武器,每天在秦岭山中行军四十几公里,连队给每人每天发一个烧饼当中午的干粮,在饿得发慌的时候吃上一口十分解馋。有一次中途休息,我拿出一个烧饼正要吃,团部那个四川的军务股长冲我要走了半个,记忆深刻。这次爬山,我准备了两个烧饼。但是看到那些户外运动的朋友们煮火锅、下面条,吃的是热火朝天,心中不免感叹,现在的生活条件是好多了。
短暂的休息后,继续往上攀登,这时体力下降很多,陡峭处腿有抽筋的感觉,几次有停下来的想法,想着山顶的好风光,咬咬牙坚持下来了。奋力攀爬之下,终于登顶,圭峰山顶很小,尖尖的一块平地,当地人称尖山顶。东、西焦将村的村民在山顶修了一座玉皇庙,十分简陋,上山顶还要通过南天门,远望群山,云雾缭绕,真有登临仙境的感觉。站在山顶,长长的出一口气,自豪之感油然而生,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向北望去,长安大地尽收眼底。向南望去,蓝天白云下,重峦叠嶂的群山云雾环绕,黛色的山脊之上一片片的红叶绚丽多彩。望着秋日下这无限的风光,此时此刻才能真正体会古人重阳日登高望远的妙处。
要想欣赏到好的风景,终须奋力攀登到顶才行。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庚子年重阳日
文字来源:警务保障室
文字编辑:雷静
文字审核:贺文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