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唐代诗人,字闻仙,人称“诗奴”。他从小家境贫塞,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后来他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虽考中进士,却没有得到官职,直到晚年才被授予从九品上的长江主簿。

贾岛的诗精于雕琢,每句诗、每个字都要经过反复推敲修改,风格幽僻冷寂,喜爱描写荒芜、枯寂之境,多穷苦之句,因与孟郊风格相近,有“郊寒岛瘦”之称。

贾岛一生不喜欢与常人来往,唯独喜爱作诗苦吟,《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其诗在晚唐影响颇大。

-01-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你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往,一条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夜晚,鸟儿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归途中走过桥,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白云飘飘,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通过抒写了贾岛拜访友人不遇的寻常小事,表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历来传诵名句,这两句诗对仗工整,相映成趣,以声衬静,体现出周围环境的幽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处。

-02-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已经是几度月缺又月圆。现在已是深秋时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落叶飘飞洒满都城长安。

记得在送别宴会的夜晚,雷雨交加,让人生寒。现在你乘坐的船还没有返回,你的消息还远在海云边。

贾岛未中进士前,在长安结识了一位隐居朋友吴处士。后来吴处士离开长安乘船到福建一带,贾岛很思念他,便写了两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情感深厚,语言自然流畅,通过对送别时的场景、天气、环境的回忆,烘托出临别时的伤感情绪,表达了诗人对吴处士的深深思念之情。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为历来称道的名句,描写朋友离开长安后的情景: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一幅秋风落叶图,渲染出一派萧瑟冷落的氛围,表现出朋友离去后诗人寂寞而凄冷的心情。

-03-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唐·贾岛《雪晴晚望》

独倚竹杖眺望雪霁天晴,只见溪水上的白云叠叠重重。樵夫正走回那白雪覆盖的茅舍,闪着冷光的夕日步下危峰。

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烟烽断续地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我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

这首写景诗作于公元年,当年贾岛长安应举落第,次年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

全诗通过“望”字,将场景一步步展现于读者面前,前六句描写远望的景色,勾画出一幅寒寂的空山晚晴图。尾联出现有声画面,点活全诗,远处的钟声在静谧的环境中格外悦耳悠扬,展示了山寺的幽静之美,使得全诗有声有色,余韵无穷。

-04-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唐·贾岛《暮过山村》

相隔几里远就能听到凄寒的水声,山区人家居住分散没有近邻。怪禽从旷野上传来声声鸣叫,昏惨的落日惊恐过路的行人。

一弯新月未得照彻漫漫长夜,边关的烽火并没有越过三秦。远处几棵萧条的桑柘树外面,袅袅炊烟渐觉与人相近相亲。

此诗是诗人在一个深秋日暮时分路过一处山村的纪实。

通过叙述旷野中的寒水、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使人由寒而暖,从惶恐而至欣慰,描绘出一幅偏远山村寂静荒凉的图画,这首五律充分地体现了贾岛“幽奇寒僻”的诗风。

-05-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唐·贾岛《宿山寺》

群峰托送着寒气,一座佛寺屹立在山顶。从寺外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轻云缓缓飘动,好像与月在逆向而行。

高山绝顶之上来人稀少,松树像孤独的野鹤一样在高处站立着。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僧,从未听说过世间所发生的事情。

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的所见所感。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描写众岫、流星、疏木、走月、行云、高松、仙鹤,衬托出山寺的孤峙高寒,清幽高远,

全诗清幽淡雅,语言精练,“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渲染出空山的幽寂清冷,突出了诗人炼字的精妙,为后人所传颂。

-06-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唐·贾岛《送无可上人》

无可:僧人,贾岛堂弟。

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新鲜,我们为草堂寺无可上人送行。

在蛩鸣的秋天,他带着麈尾,离开了寺院,暂别了亲人。水中倒影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最终他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在某一次的应试中,贾岛落第,与堂弟无可同住长安西南圭峰之草堂寺,无可将南游庐山,于是贾岛作此诗赠别。

该诗以优美的言语描写了诗人在秋雨初晴之际,送别从弟无可禅师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从弟的赠别之情。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刻画出诗人孤寂的外部形象和孤独怅惘的心情。全诗层次分明,语言清新质朴,情真意切。

-07-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唐·贾岛《寄韩潮州愈》

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

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贾岛由于著名的“推敲”故事,博得韩愈的赏识,与韩愈感情深挚。

公元年,韩愈因迎佛骨事件被贬谪潮州刺史。韩愈在赴任途中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寄韩潮州愈》诗,抒写了两人之间真诚的友情。

-08-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唐·贾岛《题诗后》

这两句诗我构思三年才得来,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将隐迹故,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

这首五绝是为《送无可上人》中诗句所作注解,表达自己苦于炼句创作,竟然三年只得佳句一对,如果没有欣赏它的知音存在,便不再作诗,归隐山林的心境。

这首诗写出了贾岛作诗锤字炼句、布局谋篇精益求精的谨慎态度。

-09-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唐·贾岛《剑客》

十年磨成一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还未试过锋芒。

如今将它取出,给您一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相传诗人贾岛在韩愈的劝说下,参加了科考,他以为凭着自己的才学一定能考中。后来,因为所作的《病蝉》一诗得罪了有权势的人,落了个“考场十恶”的坏名。贾岛无可奈何,便创作了这首自喻诗。

这首诗托物言志,诗人以“剑客”自喻,“剑”比喻自己的才能,巧妙地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融入其中,表达了诗人欲施展才能、成就一番失业的壮志豪情。。

-10-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这首诗是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全诗语言简练,寓问于答,情深意切,用白云比喻隐者的高洁,用苍松比喻隐者的风骨,给人清新、明快之感。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表达出诗人寻隐者不遇额惆怅之情,勾画出一个超凡脱俗的隐者形象,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马致远的《寿阳曲》三部曲,沉郁顿挫,三幅含蓄蕴藉的风景图王安石的10首七言绝句,含蓄蕴藉,富有理趣,篇篇千古流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