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东的中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有因《让子弹飞》而闻名于世的碉楼;有让文学大家巴金流连忘返的中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小鸟天堂;还有圭峰山、上下川岛等山水滨海风光;有寄托数百万海外侨胞游子乡情的粤式菜品和五邑小吃,它就是江门。
粤省南路之要衡,名满海内外
江门素有“粤省南路之要衡”、“扼四邑两阳交通之咽喉”,因地处西江及其支流蓬江汇合处,境内两江之上的烟墩山与蓬莱山对峙如门,故而得名江门。
江门西江又因江门市管辖新会、蓬江、江海三区和代管的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四个县级市,而被称为五邑。
江门夜景江门是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绵延公里的海岸线上,星罗棋布散落着大小70余个岛屿。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江门的兴盛,与时间相伴的是江门的繁荣。早在元末明初,这里就有了集市,并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新贸易中心。
江门碉楼至年江门设北街海关与外通商,成为当时广东八大海关之一,正是此时,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开启了江门经济上的第一次腾飞,并构筑了江门独具特色的侨乡文化底蕴。
旧时江门港口华侨底蕴深厚,五邑一脉四海一家
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国学大师雷铎曾说,“‘侨’是江门最大的优势,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历史上,江门的华侨文化在广东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一片充满传奇的土地,不仅出洋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分布广泛,并且遍布世界各地的五邑人对居住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更是情系祖国,保持着爱国爱乡的传统。
华侨文化印记五邑地区向外移民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旅居海外的五邑侨民多达四百余万人。
江门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两次移民高潮:一次发生在-年,起于鸦片战争,止于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禁止华人入境法案;另一次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
年的移民材料两次移民高潮奠定了江门文化的根基,一个多世纪以来,江门始终以包容的姿态,接纳着海外游子带回来的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和思想,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侨乡文化。
赞美一座城市时,源于对它风土人情、建筑艺术、美食美景的认同;爱上一座城市时,则起于探寻它的文化根基,处处提醒着我们,江门是一座离不开且独一无二的城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