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92566.html

一、汉传佛教十宗: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印度,先后兴起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其中,婆罗门教、印度教一脉相承,但佛教与印度种姓制度格格不入,在印度属于临时过渡性宗教,当其临时填补空白的任务完成后,遂离开印度,去海外发展,最终在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盛行。

佛教分为两大派:

大乘佛教,由大众部发展而来,主要是北传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

南传佛教,盛行于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由上座部发展而来,也有人称之为小乘佛教。

汉传佛教各宗派,是佛教传入汉地后,经本土化过程,演变形成十宗。汉传佛教发展到隋唐时期,进入鼎盛时期,各主要宗派也于此时形成,并得以发展壮大。

汉传佛教十宗中包括八个大乘佛教宗派: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三论宗、净土宗、禅宗、律宗、密宗,两个小乘佛教宗派:俱舍宗、成实宗。

大乘佛教各宗之中,天台宗、华严宗、禅宗,为中国本土起源的三大宗派。

先说十宗中的小乘佛教派别。俱舍宗,在唐以后,由于汉传佛教僧团更加重视大乘佛法,因此俱舍宗衰败,不过,由于随日本遣唐使到达大唐的僧侣,多信奉了俱舍宗,带回日本,因此俱舍宗在日本发展比在中国发达,并延续至今。

成实宗,又称小乘空宗,以《成实论》为根本依据,与三论宗有紧密联系,所以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小乘宗派,而是一个兼顾大小乘佛法的综合性教派。成实宗同俱舍宗一样,传至日本,并在日本得以发展,在奈良时期成为日本的南都六宗之一。

再来说大乘佛教八宗。

1、天台宗,因其创始人智常驻浙江天台山进行说法,故称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其根本依据,也称法华宗。现在,天台宗在朝鲜半岛及日本传习甚多。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创立的宗派,它的教义特别复杂,如果没有极高的哲学修养和思辨水平,则实在是难以修行。年,会昌法难,也就是唐武宗灭佛,天台宗的典籍基本上被烧毁,天台宗后来有向禅宗合流的倾向,最终融合在禅宗中,所以天台宗在华夏,逐渐衰落了。

2、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依据,故称为华严宗。以杜顺和尚为始祖,智俨法师为二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时期加入马鸣、龙树而为六祖七祖。实际创始人是法藏,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同天台宗一样,现在在朝鲜半岛及日本有大批信众。

华严宗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极为深刻,宋明理学就是受到了华严宗的影响,不过,华严宗的教义实在太复杂,犹如天书一样,所以,修行华严宗的弟子越来越少,并且,华严宗同样受到了唐武宗灭佛的打击,最终走向式微。

3、法相宗,又名唯识宗、慈恩宗,以《解深密经》为根本依据,属于瑜伽行唯识学派。唯识宗,意为,“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以描述宇宙何以森罗万象的心识理论为主要课题。玄奘就是唯识宗的开山祖师。唯识宗特别讲究智商悟性,其佛经晦涩难懂,另外,人求佛是想获得解脱的,按照禅宗的观点,一切的人都能成佛,但是,唯识宗却坚决反对所有人都能成佛的说法,所以后来唯识宗也就衰落了。

4、三论宗,以《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根本依据,三论皆由五胡时期后秦时期僧人鸠摩罗什译出。

唐玄奘取经回国后,到处宣扬,一切皆有法相,并非需要依靠外物而存在,这与三论宗的理念大相径庭,唐玄奘得到大唐皇室的支持,于是,三论宗的信徒纷纷转投法相宗,三论宗于是式微。

三论宗的祖庭是位于关中户县的草堂寺。

草堂寺

5、净土宗,祖庭长安香积寺,现在,净土宗在日本、朝鲜半岛及越南,有很大发展,以《弥陀经》为根本依据,是专修往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净土之法门而得名的一个宗派。起源自北魏昙鸾、道绰,至唐代善导时成为独立宗派。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后期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其“净土崇拜”的观念对民间宗教白莲教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善导一系的净土宗思想传入日本佛教后,形成日本净土宗、净土真宗等。日本净土宗的总本山在知恩院,而净土真宗则主要分为西本愿寺与东本愿寺两派。

关于成佛,净土宗比禅宗更简单易行,修学净土宗不一定要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定要静坐专修,无论在做什么,都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一心念佛,就可往生净土。由于法门简便,所以最易普及,在中国得到特殊广泛的流行。

6、禅宗,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以《坛经》为根本依据。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与天台宗、华严宗为三大本土宗派。其核心思想为开悟“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江南地区,如今在国际上也有不错的发展,尤其在欧洲地区。

禅宗说,参禅打坐,顿悟,就能成佛,这当然简单多了,于是,禅宗得到大批信徒,成为最本土化的宗派。

达摩祖师

7、律宗,因着重研习、传持佛教戒律、严肃佛教戒规而得名,为唐时高僧道宣所创,因其以《四分律》为根本依据,也称四分律宗。也因道宣最后在终南山修行,律宗也称南山宗,其祖庭为净业寺。

律宗特别严格要求遵守戒律,这对信徒的身体和精神的要求更加严苛,修习律宗实在是太苦了。人们信仰佛教是为了获得解脱,或者是得到来世的幸福,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离苦得乐,而律宗则使得很多人知难而退,所以也就走向衰落了。

8、密宗,四世纪时出现在印度。以《大日经》为根本依据。在修行方式上、而非在教理上,有很多不许公开的秘密传授,及充满神秘内容的特征,因而又被称为密教;而相对于密教或金刚乘,其它的佛教流派包括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则被称为显教。

密宗祖庭是位于唐长安城内的大兴善寺,而唐时期位于唐长安城东部的青龙寺,是密宗大师惠果所在,其日本弟子空海法师,回国后,将密宗带到日本,因此,日本人认为青龙寺也是密宗祖庭。

大兴善寺

密宗的别名甚多,又称为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刚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

由于唐武宗灭佛,之后,在汉传佛教中,密宗渐渐式微,但是,密宗在日本有所发展,特别是,在藏传佛教中,密宗一度大行其道。

不过,密宗只是藏传佛教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藏传佛教有四大教派,包括,八世纪晚期的宁玛派(俗称“红教”),十一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萨迦派(俗称“花教”),创建于十一世纪的噶举派(俗称:“白教”),以及创建于十一世纪的格鲁派(俗称:“黄教”)。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的主流,有四大活佛,在清时期,盛行于西藏、青海、内蒙古、外蒙古。

关于大乘佛教,也有的说法是,大乘五宗,包括,教、禅、律、密、净。

教:讲经说法,注重经教发展,即天台、华严、唯识、三论等四宗;

禅:禅宗,参禅打坐;

律:律宗,专持戒律:

密:密宗,专持密咒,即身成佛;

净:净土宗,专持名号,念“南无阿弥陀佛”。

二、樊川八大寺:

樊川是长安城南郊著名风景区,汉高祖刘邦将这条河川及其两岸,封为武将樊哙的食邑,樊川由此得名。

唐时期,此地寺院众多,僧侣云集,主要有八大寺庙,包括:兴教寺、华严寺、禅经寺、兴国寺、洪福寺、牛头寺、观音寺、法幢寺等,称为“樊川八大寺”。

八大寺,是历史上的称谓,现在大多已不存在,现在只有兴教寺、华严寺得以保存。

兴教寺,又名“护国兴教寺”,为法相宗寺庙,是著名僧人唐玄奘法师葬骨处。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后,先后曾在洪福寺、大慈恩寺、西明寺、宜君县玉华宫等处译经,去世后,迁葬于少陵原,并修建砖塔。又在塔院所在地建立寺院,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

兴教寺

华严寺,是佛教华严宗的祖庭。宋名相寇准有诗《游华严寺》。

华严寺

禅经寺,与华严寺相对。解放后,村民将寺庙拆除,建成一所小学。

兴国寺,年,陕西教育厅以兴国寺旧址为中心,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兴国中学”,兴国中学年停办,后曾为西安美术学院校址。

弘福寺,以诸神普降洪福而得名,与兴国寺相对。其建筑毁于六十年代。

牛头寺,明时期,为纪念唐诗人杜甫,在寺南建杜工部祠,后又移于寺东,牛头寺应该是借助杜工部祠得以保留,但相对简陋陈旧了许多,但牛头寺仍保留有唐时遗迹,牛头寺前殿供奉关公像。

观音寺,因祀奉观音菩萨而得名。

法幢寺原名云栖寺,该寺原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全部破坏,年撤销保护单位。

此为樊川八大寺。

此外,还有两寺。位于长安县郭杜的香积寺,虽然不在樊川,不在樊川八大寺之列,但颇为著名,它是净土宗的祖庭,并且,在历史上,它由于有唐军击败安史之乱叛军的香积寺之战而闻名。年,安西、朔方两镇的唐军,与回纥、南诏、阿拉伯等军,组成联军,共二十万人,进攻盘踞长安的叛军,战于长安香积寺西北,叛军大败,被斩首六万级,唐军收复长安。

长安香积寺

位于终南山北麓的净业寺,则是律宗祖庭。

净业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