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丁酸氮芥价格 https://m.39.net/pf/a_5231270.html
王维,号称诗佛、王摩诘。唐宋历代,诗人多好学佛学道。写诗,是需要很好的悟性的。悟性高的人,灵感泉涌,诗作汗牛充栋,悟性低的人累坏脑壳了。写诗最辛苦的人恐怕要数贾岛了。后人当然都是从他自己的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了解这一点的。上学读书的时候都是从他苦心推敲的角度去理解的,后来当自己写文时才知道认真苦心与天赋的差别。另一名诗人王维,诗作写得多且空灵。他的《终南别业》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文中看到,王维中年的时候就喜欢学佛修道了,而且兴趣颇为浓厚,晚年之时就隐居到终南山去,却没有常人的那种孤独感,他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啊!内心是欢喜愉悦的,有一种胜事、好事无人与说,也就独自享受了。什么好事呢?他紧接着有交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意思是:行要走到水流的尽头,坐的时候观察云起之时有什么。试问:有谁有此番心境去观察寻找水的尽头与云起之那一刻呢?王维好有悟性。地球之水源源不断,循环往复,哪里有尽头?——无!云起之时又有什么?——无。大诗人这是在参禅啊,他是在观察万事万物生灭的源头去追究真理啊!难怪王维禅诗甚多,可以用来参禅。他是一位学佛参禅的大居士,“摩诘”就是释迦牟尼佛时代的一位得道的大居士,后人对王维之赞赏不可谓不高了!只可惜后人截头去尾,念的只有一句“行到水穷,坐看云起”了,味同嚼蜡,好无聊!王维见了——知音难觅!可是,知音难觅却又如何?——“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一句却恰是最好的回答。然,此句美诗却出自贾岛之口,却也是戏剧性的。(整首诗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其实也是有缘学佛的,他的堂弟无可上人就是僧人。贾岛为堂弟送行之时写了一首《送无可上人》说:“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从文学角度看,这首诗当然也是好诗,文采很好!抒发了诗人送别时的孤独之情。但是心境却没有悠然自得的空灵之态。“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该诗的“注诗”。人生还是多些悟性好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