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话扯远了,书归正传。这边厢陈子庄一行三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吴昌硕画展》闭幕的那天来到上海。对于来自成都坝子的人来说,上海仿佛就是天堂,路上车水马龙,道边商铺林立,房顶霓虹闪烁,特别是款款而过的摩登女人,娇小柔美,话语软绵,他们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满眼的新奇、满脑的疑问,满心的欢喜。上海旧景一路打听,三人终于找到南京路市政展览厅,抹掉额头上的汗珠,三人正要进去,却见一位胡须花白、面容清瘦的老者被七、八个黑衣人簇拥着架出展厅。老人做着无谓的挣扎,口里不停地叫喊救命!陈子庄三人不认识齐白石,但从小养成的侠义心肠不用陈子庄吩咐,一个眼神之后便分散成倚角之势,将一团人围在中间。“咋子哦,你们咋按到老的欺负?”陈子庄操作椒盐普通话问道。“我们家猪(主)有请,这老儿不识抬举。”领头的黑衣人咿呀说着汉语,表情十分傲慢。“球哦,原来是东洋鬼子鼓捣来嗦!整!”陈子庄话声刚落,三人不约而同地剑射般杀入人群,只一瞬间,便打得黑衣人哭爹喊娘、抱头鼠穿而去。“谢谢你们。”白石老人尽管惊魂未定,仍然不停地表达着谢意。陈子庄三人谦逊一番,好奇地问道“老人家,这些黑衣人为何绑架您?”“老夫我从北平来上海观摹心里的恩师吴昌硕的画展,这些人知道老夫略有薄名,硬逼老夫去给他们什么家主作画。”白石老人气愤地说道。“老人家莫非就是与吴先生齐名的齐白石?”陈子庄三人大喜。“正是老夫。请问何事相寻?”“可找到您老人家了”陈子庄等欢乎雀跃,竞弄得齐白石一脸茫然,心里突突打鼓,莫非才出狼窝又入虎穴?想着想着一身冷汗,抬脚就想开溜。“老先生且慢。”陈子庄见状忙抻手拦住,轻言细语地把王瓒绪相邀之事婑婉说出,并呈上盖有四川省主席官印的请柬和三人的军官证。齐白石为王瓒绪作紫雪垂空图实际上,齐白石与王瓒绪神交已久。齐白石在北平刚闯出点名声时,即遭到出身高贵、以正统自居的画界元老们的口诛笔伐,被贬之为“野狐禅”,卖画因而受阻,时常门庭冷落车马稀。而此时,王瓒绪独具慧眼,经常托人去购买齐白石的字画和印章。尤其令齐白石印象深刻的是,这位四川的王将军每次都是先钱后画,从未赊欠,并且润格丰厚。特别是在自己销售低谷的时候,王瓒绪更是坚持长期购买。这样一来二往,两人隔空熟悉起来。齐白石曾为王瓒绪制作了一方“家在圭峰故里”①的印章,他破例在边款上刻到:“治园将军万里索刻于余,知己之恩,以老眼之技,不足为报。将军必曰:‘齐璜何客气也?’余曰:‘世人皆骂,君独称之;世人欲杀,君能怜之,一技岂能酬答耶?’辛未夏,齐璜并记于旧京。”。后来,齐白石在给王瓒绪画的《四季山水十二条屏》的《梦游渝城》中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诗曰:毋忘尺素倦红鳞,一诺应酬知己恩。昨夜梦中偏识道,布衣长揖见将军。写完此诗,齐白石意犹未尽,又提笔写到:“梦游渝城诗②,将军谓治园君。治园将军一笑,白石草衣齐璜”。诗中的“治园将军”指的就是王缵绪。齐白石梦游渝城两人关系尽管如此,齐白石事前也收了王缵绪寄来的四千银票,但他却仍然低头沉吟,半晌无语,既不点头,也不摇头。陈子庄见状猛然想到,白石老人乃农家木匠出身,大半辈子为生计操劳,随便对哪个,不先把钱谈好肯定不行,于是将王瓒绪愿意再奉送三千酬劳之意合盘托出。齐白石闻言开心大笑,道:“好,好,好,天府之国人杰地灵,老夫神游已久,就遂了王主席的意愿,走一遭。”①“家在圭峰故里”,圭峰在江西,离北宋王安石的老家很近。这方印的意思暗示王瓒绪乃江西王安石后裔,有马屁之嫌。②齐白石写此诗时,尚未游川,可能还搞不清楚王瓒绪的官邸治园是在成都而非重庆。11端午节前,齐白石在陈子庄三人的陪问下抵达成都。当晚八时,王瓒绪在治园设盛大晚宴为齐白石接风洗尘。四川省党政军及社会名流熊克武、但懋辛、邓汉祥、刘文辉、邓锡侯、张群、李勂人、余中英等近百人出席。然而齐白石却推说自己的身体不太舒服,不愿参加。王瓒绪见齐白石确实疲惫,勉强不得,只好代表齐白石与众宾客谈笑风生。陈子庄陪齐白石从上海来川,一路上对齐白石的性格已相当了解。他知道白石老人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朝代,虽然思想、情感和行为随时代推移而不断变化,最终完成了从农村木匠到国画大师的华丽转身,但他从小在乡村形成的许多习性并未随艺术的成功而改变。他勇敢又胆小,热情又多疑,勤劳又俭财;他渴望精英认同却又讨厌应酬。齐白石影像第二天上午,陈子庄去齐白石住所,见老人正以写意手法为王瓒绪作《九秌图》。此画用三张四尺宣纸相连,上面画着秋菊、残荷、丹桂、红蓼、海棠、秋兰、老来红、鸡冠花和成都名花芙蓉共九种花卉,中间用蟋蟀、蝴蝶、蜻蜓、蜜蜂等交织穿插……经过数日的风雨同舟,齐白石晓得陈子庄喜欢绘画,对这个年青人也颇有好感,见他进来,有意无意点拔一下。他边画边说道:“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老夫特别推崇青藤(徐渭)、朱耷(八大山人)、石涛(苦瓜和尚)和金农(扬州八怪之一),尤其敬佩吴昌硕先生。但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我要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伸,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陈子庄全神贯注地倾听着白石老人的教诲,每个字都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齐白石见陈子庄孺子可教,接着说:“老夫作画,乡心伴着童心,童心也总包含着乡心。家乡的草虫、蔬果、花木、虾蟹,在我笔下皆变法和着变意、变意和着变法,表达的全是家乡父老对大自然最纯补的审美情趣。”齐白石大富贵“像老夫画的黑蜻蜓,乡下叫黑婆子;画的小甲虫,乡下叫红娘子,都是农夫眼中的草虫,都是农夫喜闻乐见的题材。而我画的钟馗、寿星、仙佛一类作品,也是乡亲们聊天时嘴边的对象。我就是农夫,和农夫一样,画石榴象征多子,画桃子象征多寿,内在审美和情感完全相通,只是借用了文人的表现手法而已。”“在老夫壮年时,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画风,然八大乃明朝皇室后裔,有亡国之恨,他那种遗民情感在笔下的自然流露,旁人是学不来的。我们要学的,只是他的表现技法,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构成,使得我们的画面产生奇妙的章法和生命的律动。”“年青人,记住了吗?”白石老人画完芙蓉花的最后一笔说道。“我记住了。谢谢老先生。”陈子庄深鞠一躬,内心充满感激。12陈子庄每天鞍前马后地侍侯着齐白石,近距离地观摹老人作画,耳濡目染之下,献身绘画艺术的信念已静悄悄地深埋在陈子庄的心底。时间转眼就到了端午节。王瓒绪考虑到齐白石不喜应酬,决定只办个家宴答谢白石老人。这几天,齐白石除了为王瓒绪画了巨幅《九秌图》外,还奉送上自己很少画的山水题材作品——《山水十二屏》。据记载,齐白石一生总共只画了三套《山水十二条屏》,一套给了大夫人,在湖南老家换得40亩上好水田:一套被北平的名医陈子林重金收购:另一套就送给了王瓒绪,王瓒绪为了加以区别,加了四季二字,取名《四季山水十二条屏》。这12幅山水条幅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其中署有题识的共有7幅,即《清风万里》《岱庙图》《借山吟馆图》《绿天野屋》《荷亭清暑》《一白高天下》《雨后云山》;未署题识的有5幅,被后人称之为《斜阳水渚》《飞鸟暮归》《月圆石寿》《木叶泉声》《梦游渝城》。当陈子庄将这批作品送到春熙路的诗婢家去装裱时,即刻引来观者如云。齐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条屏当晚,王瓒绪、章抚君、陈子庄和齐白石的几名新老弟子,包括28军军部秘书姚石倩、21军独立第三旅旅长余中英(后任民国成都市第九任市长)、成都女中校长夏静渊、88师副师长杨鹏升中将(曾任民国中央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等陪齐白石小酌于治园临河的望江楼上。这望江楼是明清两朝为纪念唐朝女诗人薜涛而建的,共分四层,下面两层呈四角形,稳重典雅;上面两层八角攒尖,层层分收,挺拨入云,在总体布局上于雄伟壮丽中充分体现出一个“望”字。望啥呢?乃薜涛望元稹。薜涛,长安人,是唐朝著名的乐伎①,才艺色三绝,其诗歌声望与当时的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齐名。相传,元稹丧偶后来到成都,与薜涛一见如故,二人诗乐唱和,你侬我侬,过着如胶似漆的日子。元稹本为薄情寡义之人,后来接调令回长安,从此渺无音讯。无尽的相思中,薜涛共为元稹写了一百多首诗词,其中“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薜涛思念元稹、盼君早还这一浓浓的“望”的愁绪。此楼布局上展现的“望”,后人们真可谓匠心独具。上世纪初的成都望江楼齐白石在陈子庄的掺扶下赏联观景,凭栏远眺。只见锦江河上舟舸往来、帆影点点;万里桥横跨两岸;远处的西岭雪山绰绰影影,夕阳下仿佛被笼罩了一层轻纱。见此情景,白石老人一下子来了兴致,有意考校一下身边这些年青人,眼睛盯着陈子庄问道:“据说清代的一位才子有一天登临此楼,见沿江景色美不胜收,一时兴起写下了一幅奇联?”“是的,这幅奇联的上联是: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但才子写完上联,沉醉其意境里而不能自拔,怎么也写不出下联来了。”陈子庄见在坐的都比较客气,只好上前说到。“后人可有下联?”白石老人接着问到。“有。比较好的有两联。”陈子庄跟着回道:一则是:赏月园,赏月圆,赏月园中赏月圆,月圆一生,月园一生。另一则是:印月井,印月景,印月井中印月景,月井万年,月景万年。听陈子庄念完,齐白石道:“虽说功力都不错,但是就同画画一样,火侯未到,总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味道。”谈笑之中,大家如众星捧月般把齐白石捧呵护得云里雾里。王瓒绪见火候差不多了,双掌一拍,从屏风后面唤出一名妙龄美女,对齐白石说:“先生在川孑然一身,生活起居多有不便,不如让女娃儿给您老端茶送水,也应个此楼之景,传段佳话,如何?”这美女随声缓缓走向齐白石,只见她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齐白石乍一见,微醉的双目瞬间精光爆射,旋即开怀大笑,点头应允,无丁点扭捏之态。投其所好很快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满桌的人也乘机推波助澜,一起把这顿家宴经营得其乐融融,王瓒绪于是在这种祥和、温婉的气氛中请求与白石老人换帖结为兄弟。齐白石谈好的酬劳虽然还没有全部到手,不过却先行抱得成都美人,当即非常爽快的答应下来。齐白石年生,王瓒绪年生,小白石老人21岁,在齐白石的结拜兄弟中排行第三,故此,齐白石称王瓒绪为“王三”。①乐伎,非乐妓,以歌舞为业的女子,与现代演艺圈中的女演员类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