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前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藏溥儒山水以下两帧,出自德国资深外交家陶德曼博士(DrOskarPaulTrautmann,-)收藏。陶氏一九三一年获派往北平出任驻华公使,一九三五年五月被任命为首任德国驻华大使,直至一九三八年八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离华。他在近代中德关系史中地位举足轻重,尤以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之始,他从中斡旋以促成和平,此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之「陶德曼调停」。陶氏热爱中华文化,积极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公余之暇,嗜好艺术,与不少画家如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交流,入藏书画逾一百五十幅,多直接得自画家或购自画展,部份具其上款。一九三三年四月,陶德曼伉俪拜访时居北平之溥儒。一九三六至三八年间,他往来中德两地,在德国法兰克福、柏林、克雷费尔德、布雷斯劳先后展出其个人藏品。陶德曼一九三八年归国后,未再踏足中国,部份藏品留付后人,珍藏至今。一九三三年四月,陶德曼伉俪拜访时居北平之溥儒溥儒寒山夜话设色绢本立轴51.5x28.1公分一九三六年一月,溥儒应北平万国美术院之邀,提供作品八十幅作新岁画展。据当时报章报导,参观者多外籍人士,陶德曼乃其一;又展品「几尽为凉秋山水,多清怨之意,颇有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情怀」,复「爱作小幅,多以素绢为之」。本幅以雪景入画,皑皑白雪,厚积遥岭,雾气如烟,楼阁俨如悬浮空中,二人闲话其中,正是夜雪初霁之际。其用笔纤巧淡远,色墨明净清朗,寒意自生,尤得宋画空灵旷达之韵致。属绢本小幅,或亦当年展品之一。溥儒溪山雨过69.5x36.8公分据心畬自述「因德国享利亲王之介绍,游历德国,考入柏林大学,时余年十九岁为甲寅年。三年毕业后,回航至青岛……(二十二岁)秋八月,再往青岛省亲,乘轮至德国,以柏林大学毕业生资格,入柏林研究院,在研究院三年半,毕业得博士学位,回国,时余年二十七岁,为壬戌年。」可见他与德国亦具渊源。陶德曼甚嗜心畬画艺,推许为新中国传统画派之代表,入藏共七帧。一九三六年一月,北平万国美术院邀心畬作新岁画展,据当年报章报导,陶德曼亦临会参观,展品八十帧中,「精品十余帧,均已被西人订购」,陶氏同年十一月出其藏品展于法兰克福,本幅乃其一,或购自上述展览。其自撰展览序文中谓心畬「深得明人精神内涵,又或出入米家,几可乱真……尤得超脱空灵之气韵」,对照本幅,皆点出画法、意境所在,识画之深,不容小觑矣!溥儒草阁听泉水墨纸本镜框8.9x公分徐季良(-),浙江绍兴人,毕业于浙江大学,香港著名实业家及慈善家。早年自沪赴穗,经营铝制造业,一九三七年迁居香江,设厂生产铝制和搪瓷器皿,业务日益扩展,被推为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名誉会长。徐氏热心公益,屡任慈善机构公职,如东华三院总理、主席及苏浙沪同乡会会长,复创办苏浙小学、苏浙公学等校,提振教育,亦开设慈德医疗中心,泽及黎庶。溥儒闲山静水设色绢本十二帧镜框画家署签各18.5x11.2公分(6)各17.5x11公分(4)19.2x11.4公分17.9x11.1公分溥儒江楼帆远、行书诗设色、水墨纸本成扇一九四四年作18.6x46.7公分来源︰南洋私人收藏扇骨出自近代竹刻名家余仲嘉,以沙地留青法一面刊竹叶小鸟,款「仲嘉刻」,落「余」印,另面刻桃实盈枝,题「双寿」,刊「仲嘉」印。溥儒鸿雪留踪水墨纸本八开册画家署签于外匣、册端金庠基题跋画心:各24x35.6公分题跋:24x10.4公分来源:金庠基家属收藏上款「东滨」即金庠基,韩国著名汉学家,历任该国多所大学教职,并担任多个学术组织负责人。专研韩国史及中国古代史,著作等身。一九五五年五月,溥儒与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考古学家董作宾,应邀赴韩国讲学,心畬先生并获汉城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此行备受礼遇,当地著名学术团体震檀学会负责人到机场迎迓,金庠基即其一。访韩之行,乃溥氏东渡后首次外访。逗留期间,讲学外,遍游当地名胜古迹,心情大快,遂作画赠学术仝道金庠基,以志鸿爪。金氏珍此甚矣,并于一九六九年亲书纸上,追记其事,贴于匣内,妥为保存。册中花鸟、山水、人物,共冶一炉,皆惬意随心,笔墨酣畅。惟戒台寺古松一帧,或因畅游以古松闻名之庆州佛国寺,因境生情,触念当年栖居西山,遂藉此遥寄故国之思!花卉溥儒露叶亭亭净如盖水墨纸本四屏镜框一九五四年作各92.5x47.3公分(4)来源:香港私人收藏「南张北溥」花卉精品本幅源自藏者先辈,积累数十载,范围集中「南张北溥」,各类题材,皆有涉及。是次释出,乃其花卉精品部份。两家所出皆未具上款,或应嘱而写,惟论画而言,皆同类题材胜选,藏家品味,自可想象!一九五四年春夏之交,溥儒应台中师范学校校长黄金鳌邀请,往该校讲课。讲毕,由好友方震五陪同,赴日月潭游览,留宿涵碧楼,本幅题「甲午夏夜雨后书于客舍」,或即此行兴起之作。此溥儒墨荷四屏,笔墨肆恣酣畅,尽得夏荷盛放之姿,上具画家长题,以七絶两首贯连四屏,一气呵成,势若通景。画中墨荷,或含苞,或绽放,枝梗或昂然挺立,或转折而上,或屈身下坠,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叶块张放舒展,枝叶相应,如随风翩翩起舞,动感跃然纸上。每幅观之,布置协调均衡,合并如一,连贯一气,自见荷花铺天盖地之势。画家运笔疾速,干湿浓淡,呈氤氲湿润之气,恰是「夏夜雨后」之写照。动物、禽鸟溥儒双骏图淡设色纸本镜框90x34公分来源:香江徐季良旧藏溥儒鹤寿长青设色纸本成扇一九四六年作陈定山行书19.3x47公分书法溥儒楷书十二月令联水墨洒金圑花笺镜框十二对一九四二年作各61.5x11.8公分款识:〈一〉玉盘献岁椒花颂,醴酒延龄柏叶尊。壬午正月,溥儒。〈二〉绿杨枝上纔消雪,红杏梢头早见春。壬午二月,溥儒。〈三〉芳树笙歌酬令节,茂林觞咏叙幽情。壬午三月,溥儒。〈四〉飘残梅雨迷蝴蝶,飞尽杨花响杜鹃。壬午四月,溥儒。〈五〉萱草迎风摇翠带,榴花着雨湿红妆。壬午五月,溥儒。〈六〉荷花带雨溪亭静,梧叶迎风冰井寒。壬午六月,溥儒。〈七〉蝉将残暑依园柳,雁带新秋起岸芦。壬午七月,溥儒。〈八〉玉镜云中今夜满,琼楼天上此时寒。壬午八月,溥儒。〈九〉芦花带月初闻雁,木叶惊风欲授衣。壬午九月,溥儒。〈十〉烟浮暖翠窗前竹,雪破新红岭上梅。壬午十月,溥儒。〈十一〉冰凝木落袁宏赋,建子荒村杜甫诗。壬午十一月,溥儒。〈十二〉闭户不知王氏腊,藏钩犹见汉家风。壬午十二月,溥儒。钤印:(每对均具「溥儒」、「心畬」、「一朵红云」钤印三方)。藏印:(每对具「钱今凡」藏印一方)。来源︰钱今凡旧藏「鸣远堂」藏展览:①台北,国父纪念馆,〈迁想妙得─中国近现代书画撷萃〉,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一五年一月二十日②香港,苏富比,〈鸣远堂珍藏二十世纪名家书画〉展览,二○一五年十月二日至六日著录:①〈中国书法〉杂志,二○○○年第六期,(中国书法杂志社,二○○○年六月),页17②〈迁想妙得─中国近现代书画撷萃〉(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十二月),页-③「羲之堂」二○一五年月历④〈鸣远堂珍藏二十世纪名家书画〉展览图录(香港,苏富比,二○一五年十月),图版13月令最早见载于〈礼记〉,初为官方记述夏历十二个月时令、祭祀、职务、法令等内容;后渐与民间习俗、对联结合,以时令花事或当月习俗为内容,成为一种特殊的月令对联。溥心畬视书画为余事,闲来兴到时,多加入己意,由选用纸材,以至诗画内容、形制,别出心裁,若十二月令联、四季联、回文诗画等,若乏闲静之心,绝无此等作品。本套十二月令联以恭楷书写,联语引经据典,对仗工整,雍容清雅;书风得力于〈圭峰禅师碑〉、〈道因法师碑〉,笔势峭利,结体严谨;所用笺纸团花、洒金、冷金、色笺各式,出诸精心搭配。保存至今七十余年,完整如初,其富贵,其清雅,为溥心畬存世书法之最。本套原为钱今凡收藏。钱氏所藏心畬书画皆为早期精品,多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购自北京永光阁、醉经堂两家古玩店。永光阁主人谢鸿恩乃溥心畬弟子,常替其处理家中杂事,经手字画多得自溥宅及各王府故邸。本幅先后于台北及香港展出,并由「羲之堂」精制为二○一五年月历溥儒 行书七言诗92.2x29.8公分溥儒楷书七言联各80x16公分(2)著录:①〈溥心畬书画集〉卷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四月),图版64来源:香港苏富比,一九九八年四月,中国书画拍卖,编号92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49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