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书法欣赏
溥心畲经常告诉他的弟子和明友:“与其称我为画家,不若称我为书法家;与其称我为书法家,不若称我为诗人;与其称我为诗人,不若称我为学者。溥心畬的书法和他的绘画一样空灵如清风之出岫,空若无物而自有气韵流动。笔画斩斧之齐、内紧外松之结字,有《圭峰碑》的凌厉,甚至比《圭峰碑》更加空灵。溥儒传统功底深厚,以上这幅对联一看便知深得柳公权《玄秘塔碑》之精要,且又加上溥儒自身的书法追求,其书风更加险峻清奇,以柳骨之清峻暗合六朝之风骨,有似清风泠泠,寒雪凛凛,如出世之高隐。02谁的笔墨如此空灵
溥心畲,年生,年逝世、名儒,字心畲,号西山逸士。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自幼饱受旧王孙之痛。三十岁后潜心书画。一九五零年赴台湾,书课徒为活,其后任国立参湾师范大学教授,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著有《寒玉堂论画》等。15:28据说,溥心畲早年苦学《玄秘塔》,而后在《圭峰碑》上用功最深。溥心畲的书法之路走的纯帖学之路。渡海到台湾后被誉为“帖学第一人”03对书法学习的启示
溥心畬的书法作品和他在《寒玉堂论画》中的观点,都说明追寻传统、坚持临帖是他的书法学习之路,直到晚年才有自己的风貌。与很多书法大家一样,溥心畬的书法学习给我们书法爱好者指明了方向。溥儒的楷书以唐楷为基础,但据说他的书法入门不是一开始就学习柳公权的字,而是以篆隶入手、进而由楷书进入行书。溥儒在他的寒玉堂书论中主张写小字必须先写大字,先写大字才能充分体会运笔和书之体势。尤其能锻炼提按的能力和提升运笔的能力,这样才能相结合打牢楷书基础。“用笔得其气骨”是溥儒书法的特点。但得其气骨意味着不能对字帖一味地模仿,而要体会法帖之神韵,就像很多人学颜柳把字最终写死了,就是因为不能得其神韵的结果。而观溥儒作品,用笔果断、棱角分明,骨力强劲,尤其是晚年的作品笔墨空灵,点画在精到的同时更显灵动。溥心畬先生曾说书法的用笔无论是写大字还是小字都要追求两个字“精到”,无论真草隶篆“精到”是第一要务,所谓精到就是在书写中就是要求“笔笔送到”,这不仅是学书法的严谨态度,更是只有精到才能有进步,所以精到是书法的必备条件,否则就是荒肆和有失法度。溥心畬的小楷代表作之一就是他的《寒玉堂诗集》,可以看到他的小楷是字字都很清楚地交代了笔画的出入,而且字的布局间隔把握很好。而且在这样需要注意字形(小楷)的书写中,溥心畲仍很好地表达着书法中的意。这是溥心畲书法最精妙的地方溥心畬的书法内容多是自己所写的诗词,纵观当前书法拼、贴、染可谓形式多样,抄几首古诗词只能让书法更加美术化。溥儒生逢乱世动荡的年代,他坚持从二王到唐楷坚定地走出了自己的帖学之路,是近代真正少有的文人书画家,也给我们当代书法爱好者以深刻的启示。04溥心畬书法欣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