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峰禅师碑》全称“唐故圭峰定慧师传法碑并序”,又名《圭峰定慧禅师碑》,简称《圭峰碑》。公元年(唐大中九年十月十三日)立,唐代裴休撰并书,柳公权篆额,碑现存陕西户县草堂寺。碑高cm,宽93cm,楷书,36行,每行65字,额篆书九字。此碑笔笔谨严,清劲潇洒,结构尤为精密,取法于欧、柳,是唐碑珍品。
书法特点
此碑由唐代书法家裴休撰文并书,柳公权篆书额。碑文凡36行,每一行65字。书法近似柳公权,型态较柳公权更劲健,笔法严谨方整,结构精密劲紧,书风兼有刚柔,是晚唐佛寺碑铭精品之一。
碑文说明
圭峰禅师为华严宗僧人,为草堂寺高僧,曾经师事澄观法师,为华严宗第五代祖师。裴休为晚唐书法家,《圭峰禅师碑》为其代表作,倍受历代书家推崇。
此碑拓可以与柳公权《玄秘塔碑》拓(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互相参照,了解裴、柳两人字体的异同。
可惜的是,此碑惟在清末时,曾被横断一道,使不少字受损。
碑刻评价
宋·米芾《海岳名言》评:“裴休率意写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
清·叶昌炽《语石》云:“《圭峰禅师碑》尚存,其书遒紧而无蕴藉,学之易滋流弊。细参之,其运笔之操纵、结体之疏密,与诚悬昕合无间。”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谓:“清劲潇洒,打得率更笔意。”
金·礼部尚书赵秉文这样描述此碑:“下马来寻题壁字,拂尘先读草堂碑。平生最爱圭峰志,唯有裴公无愧辞。”
碑文作者
裴休(年—年),字公美,汉族。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人,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浙东观察使裴肃次子。
裴休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唐穆宗时登进士第。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中书侍郎、宣武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职,曾主持改革漕运及茶税等积弊,颇有政绩。晚年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少师,封河东县子。咸通五年(年)去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
裴休博学多能,工于诗画,擅长书法。其撰写的《圭峰定慧禅师碑》,介于欧阳询与柳公权之间,较欧更加洒脱率性,比柳体更为遒媚劲健。是中晚唐时期书法的大成之作。米芾曾评价:“裴休率意写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