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户县圭峰山北面,有一座千年古寺。这里原来是后秦姚兴皇帝“逍遥园”的一部分。后秦弘始三年(公元年),姚兴请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名僧鸠摩罗什来长安,待以国师之礼,迎入逍遥园西明阁演讲,并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鸠摩罗什主持译经事业。后于逍遥园旁构筑一堂,以草苫盖,成为翻译佛典的场所,故称“草堂寺”。
鸠摩罗什(公元~年)祖籍印度,生于龟兹,7岁出家学习佛经。早年学习内容以小乘佛教为主,后改修习大乘佛教。他在青年时代即以才智过人,深明大乘学而声誉日臻。公元年,前秦统治者符坚命将军吕光带兵灭电兹得罗什。但因昌光原不信佛,见罗什未达高年,便以常人相待,并强迫他和龟兹王女结婚,是不是像《西游记》中女儿国的桥段啊。次年,符坚被杀,吕光割据凉州,自立为凉主,并带罗什到凉州,留住17年之久。后秦姚兴继位,于公元年出兵攻占凉州。凉主兵败投降,罗什才被迎入长安,开始译经,时年58岁。
罗什在弘始四年到十五年的译经期间,四方义学抄门云集长安者达人,其中有僧肇、僧睿、道融、昙影等号称“四圣八俊”的弟子,为其得力的助手,共同译出大乘经论35部,卷。他不仅在所译经论的内容上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大乘性峑缘起(即世上没有不待因缘的孤立事物)之学,而且在翻译文体上也一变过去朴拙的古风,开始运用达意的译法,创造了一种外来语和汉语调和之美的文体,使其成为中国的第一译师。他所译的经论与中国佛教多宗都有密切的关系,三论宗和日本的日莲宗均奉草堂寺为祖庭。译经之暇,罗什还常在逍遥园澄玄堂和草堂寺讲解众经,沙门自远而至者不下人。
自鸠摩罗什译经之后,该事业得到了朝廷的全力支持,规模也逐渐扩充,以至草堂寺成了我国翻译佛经的首座国立译场而闻名中外,它也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主要策源地。
罗什圆寂后,弟子为其立“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舍利塔”于寺内。该塔高2。33米,8面12层,造型奇特,雕镌精美。塔身爾白玉、砖青、墨黑、乳黄、淡红、淡蓝、赭紫及灰色8种颜色的玉石雕刻镶拼而成乡上面浮雕蔓草花纹及阴雕佛像等,都工巧艺高,相传其石为西域所贡,世称“八宝玉石塔”。寺內还有一块敕封大智园正圣僧禅师僧肇的碑,清雍十二年立,是雍王皇帝以僧肇参与鸠摩罗什译经功绩之大,敕封以彰其德而立的。在碑廊中,还有唐太宗赞罗什法师的诗碑、历代文人士官游寺题诗碑石21方,其书法艺术亦为世人所赞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424.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