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之故乡
文/席孝华
今生,再不会模糊你的模样04:30来自固始振华影视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
中华民族在茶的培栽、制作、品饮、应用以及茶文化的创作、繁荣上,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绚丽光辉的一页。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种茶,饮茶之风尚遍及全球,其引进的茶种、栽培茶树的方法、以及茶叶加工的工艺、人们饮茶的习俗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去的。
最初,世界上仅有中国和印度生长茶树。年,一位名叫林斯柯顿的荷兰游客到印度游历,在印度阿萨姆东北的沙地耶地区的丛林中,见到印度人将一种树叶与咖啡煮着当菜吃,泡水喝。当时,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茶树。直到年,多年之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少校布鲁斯和他的弟弟查尔斯,为了争夺印度从中国进口茶叶的利润,成立了一个经营茶叶的组织,并派遣查尔斯到中国购买来茶树种子8万颗,在加尔各答的植物园种植。茶树成苗后,运到印度的阿萨姆栽种。布鲁斯为此从中国请来两位制茶专家帮忙。就这样,中国的茶树开始在印度落地生根,也减少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数量。可见,印度的茶树是从中国引进的,中国是世界上独有的茶之故乡。
关于“茶之故乡”在中国的问题,印度有人提出异议。他们的理由是印度的野生茶树长得树高叶大,而中国茶树树矮叶小,因此断定印度是茶树的原产地。其实,茶树是一种常绿木本植物,分为乔木型和灌木型两种。前者树高达15米以上,后者树高仅有1米左右。灌木型茶树是为了采摘茶叶方便,通过修剪的手段抑制茶树向上生长、加工而成的。我国古代野生大茶树遍及南方诸省,特别是云、贵、川等省多有发现。
年,在海拔米的云南省勐海县大黑山密林中,发现了一株高32.12米、胸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树龄已有多年。在海拔米的云南省澜沧县原始森林中,也有一株高21.6米、胸围1.9米的野生大茶树。在陕西汉中还有多年前的“茶树王”。如今全国在南方各省发现将近处有野生大茶树,这些古老的野生大茶树就是我国古代茶树的宝贵遗存。
从史籍上看,早在公元前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过我国的野生大茶树。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指出“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的茶树。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占据了巴蜀之地,当地部落酋长就曾以“香茗”(茶叶)等物给周武王进贡。可见,人工种植茶叶早在多年前的周武王伐纣时期就已经技术成熟。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写道“建茶皆乔木”,说明当年建州的茶树还是大茶树。明代的《广西通志》指出当地产的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叶如银针,老叶尖长,如龙眼,树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
19世纪以前,世界已经公认茶树原产于中国。年,印度茶业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科学调查团,聘请了几位知名植物学家参与,对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印度阿萨姆地区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进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的变种,其中的差异属于长久野生的缘故。19世纪末,美国学者威尔逊、法国学者金奈尔、俄国学者勃列雷尼德等都证明了茶原产于中国。
20世纪后期,日本植物学家志村桥、桥本实在关于茶树的研究报告中,通过对茶树细胞染色体的比较,指出中国种的茶树和印度种的茶树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这就证明在细胞遗传学上两者并无差异。最后结论是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四川一带。
我国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从社会的历史发展、大茶树的分布及变异、古地质变化、茶字的发展、茶的对外传播等五个方面,对茶的原产地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推断把茶树原产地定位在我国云贵高原以大娄山为中心的地域较为合适。
在秦代以前,茶无统一名字。汉代开始使用“荼”,其原因出自四川方言。这是因为汉代四川已经成为我国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世界各个语种的“茶”(tea),都是从中国对外贸易港口所在地广东、福建的一些“茶”的方言音译转变而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茶叶源自我国的问题。
根据《茶经》提供的资料,茶“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音gǚ),三曰蔎(音shè),四曰茗,五曰荈(音chuǎn)”。这五个字在古代都表示茶。“荼”是唐代以前最普遍的称谓。《诗经》“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和“采荼薪樗(樗,音chū,臭椿)”中的“荼”都是苦菜的意思。
茶真正得以确认的,还是唐代陆羽在《茶经》里将“荼”字改写成“茶”。这是陆羽的一大贡献。后来,柳公权书写《玄秘塔碑帖》将“荼”字少写了一笔;裴休书写的《圭峰禅师碑》也写成了“茶”字。就这样“茶”字才得以确认,沿用至今。
综上可见,我国目前遗存的野生大茶树,在树龄长、树干粗、数量多、分布广等方面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肩的,印度茶树也是从我国引进的。中国是真正的茶之故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