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佛教史》·1
我们继续讲圭峰宗密禅师。
圭峰宗密禅师和我们之前讲过的几位禅师都不一样,他是成年以后才出家的,而且出家的时候年纪已经蛮大了,二十七岁出家的。他从小学习儒学,我看一下时间,哦,从七岁开始一直都在学习儒学。到了二十五岁碰到禅宗的时候才出家的,他碰到的就是道圆禅师。
圭峰宗密禅师在世俗的知识方面还是学习过挺多内容的,所以他的著作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当然,比他的另外一位师父清凉澄观法师还是要少一点,因为清凉澄观法师实在活得太长了,差不多有他两辈子那么长。
圭峰宗密禅师的著作还是相当丰富的,笔头很勤,和其他的禅师有点不一样。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更倾向于是一个——怎么说呢,华严宗的学人,或者按照现在的说法,说他在华严和禅宗两大宗派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我们接着昨天继续讲。
圭峰宗密禅师在三十七岁的时候入了终南山,去到智炬寺。我记得“智炬”是一个人名,这个寺院可能是为了纪念他。圭峰宗密禅师入了终南山的智炬寺之后,闭关三年读藏经。这种情况在禅宗当中是不多见的。不过,我们今天是叫《大藏经》,那个时候叫《一切经》,还没有真正的今天说的(《开宝藏》以下的)《大藏经》。
圭峰宗密禅师在智炬寺读藏经,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那个时代的《一切经》的篇幅应该是五千卷左右(卷),三年差不多一千多天吧,所以平均每天要读四到五卷。其实一天四到五卷的速度不算很快,速度一般,大家都可以做到。当然,他同时可能还要打坐什么的。
他就是花了三年的时间阅藏。现在很多人阅藏一般也都是三年或者四年的情况比较多一点,每天大概十卷左右。阅藏以后,应该就对佛教的知识大致比较全面了,因为整个藏经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庞大的,甚至还有外道的经典(《金七十论》、《胜论十句义》)。不过,他那个年代可能藏经也就五千卷吧,我觉得五千卷差不多。
三年以后呢,圭峰宗密禅师就下山了。这个时期他也写了《圆觉经科文》和《圆觉经纂要》。《圆觉经》是圭峰宗密禅师非常注重的一部经,后来也是他着力弘扬的一部经……
阅藏之后,他先去了五台山(清凉山),再回到陕西的户县(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鄠邑区,在西安的西南面,户县这个地方我也去过)。圭峰宗密禅师去到草堂寺,就是以前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译场。今天那个寺院还在,建筑可能比我自己的寺院要多一点,但是规模不算很大。大家有空的话可以去参观一下,在西安户县,现在草堂寺的僧人不多。
释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