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的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闲敲平仄两三首,静读诗书方寸心。宋韵唐风文海沐,高山流水遇知音。”依依欢迎您的到来!

贾岛——是个半俗半僧半仙的诗人。

字阆(làng)仙,一作浪仙,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诗人,人称"诗奴"。

他文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法号无本。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看来他要一辈子念佛了。但后来与韩愈相识,执弟子之礼。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士。

贾岛有个堂弟叫无可,也是诗人。当时两人一道出家。贾岛耐不住寂寞,杀了回马枪;而无可参禅念经一心向佛。

贾岛还俗时与无可曾有约,将来仍出家,可“一落红尘不易收”。

贾岛一生,贫困潦倒,官微职小,禄不养身。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教人为之一叹:他是否感到此生值得,含笑而去,或是后悔还俗,不如诵经?这就不得而知了。

本期依依和各位亲,分享一首五言律诗。某一次的应试贾岛落第,与无可同住长安西南圭峰之草堂寺,无可将南游庐山,于是贾岛作此诗赠别。

诗以优美的言语描写了诗人在秋雨初晴之际,送别从弟无可禅师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从弟的赠别之情,同时也用离别凸显出了诗人自己的孤独之感。全诗如下: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唐.贾岛《送无可上人》

《送无可上人》,无可:僧人,本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贾岛堂弟。诗名与贾岛齐。

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为上人。

学习格律诗写作的亲可以读下《格律诗写作快速入门基础知识大全》,会对你的写作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新鲜,我们为草堂寺无可上人送行。

圭(guī)峰:山峰名。位于陕西南鄂县东南紫阁峰东,与重云寺相对,其形如圭,故名。下有草堂寺,寺东又有小圭峰。草堂:寺名。

“霁色新”点明雨后初晴的天气。

“送”字,写得极好。将“圭峰霁色”人格化,仿佛是为“草堂人”送行而准备的,构思新颖,别具一格。

首联写送别地点,对象及景色。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在蛩鸣的秋天,无可上人暂时告别亲人就要远行,和他一起离开了寺院,只有常年伴随他的拂尘。

麈(zhǔ):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这里指拂尘。

“蛩鸣”写蟋蟀鸣叫,点出送别时间为初秋。

这两句的妙处在于,承上启下,一句写送,一句写别,为下文作铺垫;

颔联写送别情景,以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写离别,写气氛,烘托情感。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

“潭底影”,潭水中的倒影。这三字,写得极妙。写堂弟孤寂地行走于谭边,清澈的潭水映出他孤独的身影,在形影相吊的意境中给人一种寂寞感。

“树边身”倚在树上的身体。这三字,用的极好。写出了堂弟沿途的疲惫,致使他不断地靠在树边休息,这在寂寞之中增添了无家可依的悲苦。

颈联写想象别后情景,层次清晰。

这两句是贾岛生平得意之语,对偶工巧,造语自然奇特,意境幽冷奇峭,十分符合送别双方的身份,故极为精绝。是历来广泛传诵的名句。

关于这两句,贾岛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其并非指作此联所用的时间,而是贾岛与无可密切交往以至常止宿于其处之时光的约略说法。

颈联突出写别后诗人孤寂的外部形象和清冷的内在感受,是贾诗本色。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一天到晚都有香烟彩霞来约会,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烟霞:云雾之气,也指山水胜景。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为仙霞岭脉之东支。

尾联写别后相思意。三层意思:①对堂弟的留恋之情;②对远行的无可上人的安慰之情;③对佛门清静的向往之情;

小结:诗层次清晰,写出送别全过程,语言质朴自然,抒情达意深挚浓郁,确可称为“平淡”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恶和对佛门清净的向往,以及他对堂弟的留恋之情。

其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两句深蕴禅意:

①独行潭边,潭上之人与潭底之影,是一是二,非一非二,亦一亦二,不免使人想到洞山良价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开悟的事迹。

②而在树旁歇息,不过是色身而已。那么,离别之事不须看得太重。

但禅家讲纳于境而不滞于境,到底未能泯灭心中的感情,所以最后说:“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各位亲,诗赏读完了,您有何感想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或留下您美丽的诗篇。#诗词歌赋交流天地#

注:本文为飘雪依依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谢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248.html